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
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王公夫何如,侃侃古遗直。一命青琐闱,慷慨思效职。
此身朝阙廷,暮已在绝域。所期言职伸,宁计一身抑。
丘樊乐优游,天子思旧德。陜郊甫旬宣,遄归一何亟。
松菊媚幽人,钟山有佳色。
野人独钓烟波外,眼中不识乾坤大。岁晏扁舟入海云,舟中有客名痴卖。
相逢赠我袖中诗,品题八咏穷幽奇。恍惚怡山与神契,欲去未去心先驰。
今年别我归长庆,春江送客风尘静。迟我名山欲问程,寻君旧话先乘兴。
十朝绀殿今何如,月夜幽钟人定初。丹荔流霞辨生熟,长松鹤唳遥相于。
中济归僧无去住,石湖烟雨时相遇。门临乌石笑点头,碧涧泉声引归路。
此时此景非等閒,紧俏麻鞋远近山。凭君报语山翁道,岭外顽牛老更顽。
蓦今朝、仲春初二,玉晨重见瑶侣。钿蝉缃蝶新梳削,回首那人风度。
青鸟去,看碧落高寒,又恐娇难住。梦云惯阻。记夜雨重门,画堂灯畔,双髻唱金缕。
东风骤,吹堕琼华如许。秦台零落珠树。小庭香雾回廊月,都是旧经行处。
花底语,问花上、流莺也为侬凄楚。凤笙漫谱。指柳下栏干,共伊凭后,十载罥飞絮。
蹑屩攀灵境,云霞别有天。鸟啼红树里,人在翠微边。
叶落烦僧帚,花飞点客筵。石桥归路暝,凉月澹疏烟。
余胡乐乎居廛肆,双眼昏昏不识字。醉魂吟魄望林泉,好山不到扬州地。
尺木先生古逸人,闭门为写山水真。万斛涟漪涤埃垢,笔端不受纤毫尘。
廿尺鲛绡一千里,澹翠岩峦澈秋水。埤堄楼台霄汉中,红叶青松道途里。
行者鹿鹿静者闲,冥鸿隐豹在其间。窗堆万卷手持笔,一生著作藏名山。
名山之藏乃幽绝,不应龙求不石齧。先生貌物兼貌心,一束丹青若冰雪。
可惜东南此山川,眼中下士心拘牵。婚嫁毕来头白矣,何时一鼓沧浪舷。
始离浔阳郭,言向名山行。逶迤陟泉坂,潦越瞰江城。
匡庐望犹远,四山已纵横。顾指心目豁,披拂襟袖清。
岩长密林亘,天肃高霞晴。阳崖翠叶暗,阴壑丹树明。
绝石路始转,入谷身已轻。奔涧互流响,栖禽挟鸣声。
幽趣昔所惬,放旷从此生。宿痾真可捐,俗累岂我撄。
誓当卜田舍,将毋来玉京。游岳挈禽庆,敕家疑向平,踟蹰待婚嫁,岂非儿女情。
湛湛清济水,忽入浊河流。川渎有迁移,人事将谁尤。
遥趋铁门关,南北划齐州。我非壮士怀,大波怯阳侯。
舟子轻洪澜,理楫发长讴。孤舟何逦迤,危樯风飕飗。
汎汎沙岸近,榜人维予舟。回首瞻岱色,浮云天际愁。
俯仰念乡邑,山川阻且修。怀土亦天性,不见狐首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