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正像曹丕在》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猜你喜欢
默默守吾道,望荣来替愁。吟诗应有罪,当路却如雠。
陆海傥难溺,九霄争便休。敢言名誉出,天未白吾头。
暮宿南洲草,晨行北岸林。日悬沧海阔,水隔洞庭深。
烟景无留意,风波有异浔。岁游难极目,春戏易为心。
朝夕无荣遇,芳菲已满襟。
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春洲惊翡翠,朱服弄芳菲。
画舫烟中浅,青阳日际微。锦帆冲浪湿,罗袖拂行衣。
含情罢所采,相叹惜流晖。
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
果气时不歇,蘋花日自新。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
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
皓如楚江月,霭若吴岫云。波中自皎镜,山上亦氛氲。
明月留照妾,轻云持赠君。山川各离散,光气乃殊分。
天涯一为别,江北自相闻。
舣舟乘潮去,风帆振草凉。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
洄溯经千里,烟波接两乡。云明江屿出,日照海流长。
此中逢岁晏,浦树落花芳。
暮春三月晴,维扬吴楚城。城临大江汜,回映洞浦清。
晴云曲金阁,珠楼碧烟里。月明芳树群鸟飞,
风过长林杂花起。可怜离别谁家子,于此一至情何已。
北堂红草盛丰茸,南湖碧水照芙蓉。朝游暮起金花尽,
渐觉罗裳珠露浓。自惜妍华三五岁,已叹关山千万重。
人情一去无还日,欲赠怀芳怨不逢。
忆昔江南年盛时,平生怨在长洲曲。冠盖星繁湘水上,
冲风摽落洞庭渌,落花舞袖红纷纷,朝霞高阁洗晴云。
谁言此处婵娟子,珠玉为心以奉君。

七十二年老迁客,骑马复走滇云陌。二妙风流绝代无,谈笑浑忘穷海谪。

画舫亭前花正开,佛桑含笑粉红腮。画图更爱韩熙载,一幅婵娟进一杯。

肃肃戒严程,萧萧班马鸣。龙庭新节制,骑省旧才名。

玉律调秋气,金铙寝夜声。陇云笳外结,关月笛中明。

鸾朔临秦阵,鹑瓢绕汉城。沙汀行见雁,海树坐闻莺。

游雾怀前赏,归风溯别情。伫听歌凯入,一举塞垣清。

帘飏微飔卷。正新秋、一泓秋水,一宵派遣。客舍高城砧杵急,清泪征衫休泫。

随旅燕、栖巢如茧。老子逢场游戏久,兴婆娑、肯较南楼浅。

眉总斗,遇欢展。

西山半角藏还显。记春星、扪萝孤照,来青残扁。早雁渐回沙柳路,催起臂鹰牵犬。

虾菜梦、年年难免。且饮醇醪公瑾坐,问风流、军阵今谁典。

花月外、舌须剪。

竹为篱落水为邻,草碧花红一径新。尽日欢声连绿野,满城和气入韶春。

歌姬汗湿欢閒翠,舞妓香生袜下尘。酒阵诗兵皆大敌,未知元帅属何人。

竹围杉径晚风清,又入山光寺里行。一一过僧谈旧事,迟迟绕壁认题名。

仙来石伴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三十年间成底事,坐叨閒禄是身荣。

璧月团团彻晓明,琳宫深邃寂无声。传闻此夜曾斋宿,读著新诗骨也清。

良辰合与一樽酬,有酒无朋也自愁。
万事只堪花老眼,一年又过雨中秋。
鸣砧处处凄邻巷,击檄相望起戍楼。
更着乱蛩环独榻,平生天地付神游。

南浦三篙水,归人五日粮。寒沙晨起雁,古树夜经霜。

久客复去国,有情知望乡。鬓毛浑欲变,鸣笛不须长。

惊骑瘦卫入山来,为问山僧户始开。万里往还君自得,十年先后事空哀。

囊馀前代书三纸,话到深更水半杯。两度鹡鸰原上泪,一时和雪洒山隈。

崇台穷石照,气味乐偷间。
南陆朱明驭,西阑白雪山。
茶瓯回舌本,尘尾落谈间。
欲缀风烟句,弥高不可攀。

野老开山径,仙人筑石房。登临归谢眺,呼拜见元章。

过雨苔还绿,回风谷尚香。兴来幽径熟,不觉日相将。

将军拥节镇罗东,敦悦诗书兼武功。却羡玄谈追谢傅,应知雅度比羊公。

排云列戟山城外,卜夜飞觞石室中。此际登游兴不浅,濡毫题品一尊同。

白玉楼台近广寒,冷侵银海眩光翻。
只应天上梨花老,聊作人间柳絮繁。
庆卜有年先一白,喜随宽令到千门。
使君浩兴怜诗酒,隽饮谁供五石尊。
露花烟草,寂寞五云三岛,正春深。貌减潜消玉,香残尚惹襟。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何事刘郎去?信沉沉。
瑞花飘朔雪,灏气满南宫。迢递层城掩,徘徊午夜中。
金闺通籍恨,银烛直庐空。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帘卷东风,花飞南陌,绿窗愁病恹恹。宝奁尘满,慵整翠云鬟。

鸳枕多情伴我,与春色、岁岁无缘。肠堪断,容光憔悴,蹙损远山尖。

如年。深夜雨,空阶滴处,偏搅孤眠。任残英零落,风乱柔烟。

一霎香消红褪,春归去、愁煞啼鹃。谁收管,庭除台砌,芳草碧连天。

冻云欲雪未雪,普贤象驾峥嵘。岭梅半合半开,少室风光漏泄。

来自芜城实后余,西江冲暑旋分袪。重骑代马坚冰滑,已出潼关落木初。

世路逡巡泾渭水,古怀历录汉唐书。塞鸿信断秋还老,傥返乡园有定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