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
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识宫商调。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耽学人争笑。
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
男儿立志需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自古公侯未遇时,萧条长闭山中户。
《草堂吟》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薛令之,福建长溪县(今福安)人。福建那个地方在唐朝时还是很闭塞的,读书做官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事。“家贫耽读人皆笑”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风气。饭都吃不上,还读什么书呀!不过薛令之是个有志向的人,从他诗中所说到的“苏秦与韩信”、“佩黄金印”、“自古公侯未遇时”等语句来看,完全是“觅封侯”的架势。神龙二年(706),薛令之考上进士,成为福建第一位进士。开元中,官左补阙、太子侍讲。应该说基本上实现了他的理想。
这首诗是写他在灵谷草堂读书情形的。开头四句写草堂读书,草堂坐落在灵岩山谷,诗人就在草堂读书,一直读到很晚。这里人迹不到,惟有白云相伴。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白云缭绕,平添了一种高洁的意蕴,也富含隐逸的味道。
“春日”四句写草堂生活,一是垂钓,一是弹琴。写垂钓还是春光烂漫的,写弹琴就写出愁绪来了。“猿鹤寥寥愁转深”中的“猿鹤”如何解释?“寥寥”又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人说:“胡猿野鹤也像是暗喻着一些政坛小人。”不过,这种说法太复杂了,当时的薛令之还是个青年,还没有踏入政坛,对朝廷中的变故不可能了如指掌,而且,接下来的“寥寥”又作何解释呢?另有人注释时转引了《太平御览》中《抱朴子》的话:“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猿鹤”并用,应该说就是用了这个典故,其意也就是“君子为猿鹤,小人为虫沙”,那么“寥寥”也就是“数量少”的意思。于是他“携琴独理仙家曲”,“仙家曲”是指高妙的琴曲,一般人自然无法理解。
“曲中”四句,上接“仙家曲”,是写他的忧愁。在薛令之当时所处的环境里,一来没有同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不能不是读书人的忧伤,“子期能说宫商调”折射出没有知音的苦恼;二来读书的行为不为人理解,“家贫耽读人皆笑”便是说明这种情况的。尤其是在没有读出成就之前(鱼未成龙剑未飞),更是如此。
当然,他自己是信心满满的,“君不见”四句是他引用的论据,“家贫”就不能“耽读”了吗?你看苏秦和韩信都是出身贫苦,而后来却成为大人物。苏秦是古代苦学的典范,“引锥刺股”是他的典型事例。
最后四句是勉励自己坚持读书。“男儿立志需稽古”是说他在古人的事迹中得到了鼓舞,那些“公侯”在没有遇到圣明的君主前,他们都是耐得住诗寞,刻苦攻读的。这些事例说服了自己,更坚定了他读书求进的志向。
薛令之(683—756),字君珍,号明月。福建长溪县(今福安)人。 唐神龙二年(706年)进士。开元间累迁右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知章并侍东宫。后因李林甫冷落东宫,赋诗讽谏唐玄宗,引起玄宗不满,遂托病辞官归乡。归乡后迁居厦门岛洪济山北,所居处因而得名薛岭。薛令之以诗文名,为闽人以诗赋登第第一人。有《明月先生集》行世。薛令之与同时期的陈僖同为厦门岛最早的开拓者,后人有“桃李薛公园”之赞誉。
微风似与洗庭除,石枕蛮藤不负予。八尺方床聊已足,可须仍要读残书。
忆家山似画,寒食后、丽人行。并缆系垂杨,褰帘却扇,细语闲评。
纵横竹炉茶椀,也当褰、斗酒听啼莺。记得半塘烟柳,昔年曾伫狂生。
泠泠。归梦寄泉声,和醉拥倾城。看袖拂乌丝,裙挥白练,薄负才情。
丁宁。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弹到秋江一曲,为谁红泪飘零?
河浅舟行涩如棘,南望道中悲行役。两行杨柳青如染,百里湖光明可挹。
湖边渔翁头不梳,清晨小舟来卖鱼。同行不见论文友,隔岸犹寻卖酒垆。
独行芳草春如许,石矶雨过无尘土。小童宦久能吴歌,家山渐近闻齐语。
湖中鸥鸟应怜吾,似识当日旧陶朱。归来欲拟陶潜赋,客游休作鲁连书。
五马来时照路傍,名园秋物自裳裳。吹花酒面蟹螯壮,下豉莼丝鱼脍长。
问事不休推景伯,读书未见属黄香。穷愁解摘唯须酒,身外浮云天际翔。
门有方袍客,图成水墨山。我非求肖似,汝亦爱幽閒。
密树难分辨,高云任往还。行当绝世事,终老屋三间。
老木经霜众窍空,月明深夜响秋风。始知天籁非人籁,吹万由来果不同。
巨石平如掌,天然状鼙鼓。击之还有声,分明含太古。
草离离,烟漠漠,雨如膏,云如鹤。说了也,错错错。五老峰高彻骨寒,野猿啼断山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