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籍田有感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皇帝不久就要率领百官去东郊祭典,
而我就像被贬长沙的贾谊又过了一年。
汉帝刘恒曾经在宣室向贾谊请教过鬼神的事,
我即使写成典籍,滞留周南却无法送达皇帝面前。
注释
皇舆(yú于):天子坐的车。
釐(xī希)事:指鬼神与幸福吉祥方面的事情。“釐”同“禧”。

赏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却使用了两个典故,因此显得比较深奥难懂。第一个典故跟汉朝的贾谊有关。贾谊是雒阳(今河南洛阳)人,生活在公元前200—168年之间。据《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才十八岁时,就因为能够写诗做文章而著名。后来被河南太守吴治平推荐给汉文帝刘恒,二十多岁就成了博士,并在一年之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干部)。本来深受文帝的器重,打算给他授予公卿的职位,但由于不少高官的反对与毁谤,汉文帝逐渐疏远了他,将他贬为长沙王的老师。贾谊经过湘江时,写了一篇吊唁屈原的诗词,借屈原被谗言所害放逐到江南来比喻自己。他在长沙滞留了四年多的时间,还算幸运,终于被文帝想起来了,急忙派人把他征召回京城。入朝觐见时,文帝正坐在宣室之中,品尝祭神之后剩余下来的肉,因为对鬼神的事情有不少疑问,所以向他请教有关鬼神和幸福吉祥的缘故。贾谊于是非常详细地解说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此后,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老师,并经常向他询问国家大事方面的得失。梁怀王刘胜,是文帝最喜爱的小儿子,爱好读书,没过几年,因为骑马时不小心摔死了。贾谊觉得没有尽到自己当老师的责任,常常流泪哭泣,伤心过度,第二年也死了。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

  第二个典故跟汉朝的太史公司马迁一家有关。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从公元前140年开始,就在汉武帝刘彻的朝中担任太史,对“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的学说,都颇有研究,精通四书、五经和六艺,常有“治民、治天下”的夙愿。到公元前110年时,汉武帝采纳大臣的建议,去泰山封禅。司马迁的父亲身为太史,被迫滞留在周南,无法跟随天子前往泰山,参与封禅盛典,悲愤而死。临终前曾抓住司马迁的手,流着泪嘱咐他:“天子去泰山封禅,我不能随同前往,这是我的命运不好。我死了之后,你必定接任太史的官职;身为太史,不要忘记我所想写的论著和文稿。”过了三年,司马迁果然当上了太史令,博览国家的藏书,秉承父亲的遗愿,潜心修史。公元前99年,他因为替李陵投降匈奴辩解,被关进狱中,受了腐刑。出狱后当上了中书令,虽然历经磨难,他却无怨无悔地发愤著述,终于在公元前91年编写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即《史记》。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元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柳宗元的《闻籍田有感》,第一句是写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旧历十月,唐宪宗李纯传旨,次年的正月十六日,要去东郊举行祭拜大典,命令有关部门的官吏撰写典仪方面的文稿。任务繁重,时间却又非常紧迫。第二句是写柳宗元自认为才华出众,而且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完全能够承担如此重任,但因为滞留在永州,就像当年西汉时期被贬到长沙的贾谊,没法参与这种重大的祭典活动。

  第三句写贾谊后来终于被汉文帝重新起用,而自己满腹的学问和才识,却不能展示在皇帝的面前。第四句写柳宗元以司马谈来比喻自己,因为无缘参与这种规模宏大且相当隆重的庆典,心情非常难受。他特别希望能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将自己写成的典仪文稿,送到唐宪宗的手里,以便引起重视和青睐,但又没有真正能够信任与委托的人,帮助自己实现这种愿望。

  柳宗元在公元803年,进入朝廷,担任监察御史里行,“里行”是见习的意思,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的部长助理,曾经主持过祭祀之类的事情。过了一年多,即公元805年的四、五月,他又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专门掌管礼仪、享祭、贡举之类事情。从诗中所引用的两个典故,不难看出柳宗元那种跃跃欲试、极愿为国分挑重任的积极进取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对朝廷不辨忠奸、排斥贤德人士的做法深表遗憾与忧愤的苦闷心态。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性亦故无他,须是识中和。
心上语言少,人间事体多。
如霖回外旱,似药起沉痾。
一物尚不了,其如万物何。
苍苍已如此,梁父共谁吟。
袖有忠臣传,床无壮士金。
收心归寂灭,随性过光阴。
一笑西山晚,门前秋雨深。
醉漾兰舟不忍归,斜阳已落碧云西。
天开银汉水初满,春入武陵人自迷。
殿倚鳌头连绣幕,桥飞虹影度金堤。
游人不惜残花地,无限落红粘马蹄。

密密万山重,一派哀湍泻。此志入瑶琴,当有知音者。

射猎遥知部伍閒,少年聊复破愁颜。奇功自出论兵外,侠气人看跃马间。

日暮皂雕盘朔漠,天寒苍兕吼西山。祭遵战守无虚策,拟待明光奏捷还。

天地见彭蠡,清浅杂烟浮。忽讶城隅望,苍茫海上秋。

长风驱远水,落日走神虬。骇浪时能似,银山碎十洲。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山色明人眼,江风冷鬓丝。都将身外事,拂石坐移时。

洞天何处好,清爱水晶宫。宗伯开华宴,群仙醉碧筒。

蔗凝金椀露,花动翠帘风。岂必浮沧海,瀛洲在此中。

历事三朝久,清居一世尊。
心惟在王室,手不炙权门。
横浦流风好,香山逸兴存。
经纶未渠展,此意向谁论。

松翠石楠红,寒食孤坟路。素手摘金盐,苔印弓弓步。

细桨画桥边,微雨催归去。风度鬓花香,吹到回眸处。

云栈横空入翠烟,跻攀端可蹑飞仙。介然独出诸山上,磊磊排衙石满前。

千株相对复相重,袅娜繁枝夹路红。疑是当时锦步障,至是留得罩春风。

傲骨清标满路开,何年陶令赋《归来》。暗香盈袖风帘卷,自向东篱酹一杯。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泽国芦花满野霜,寺桥寒月照苍苍。不堪夜泊钟残后,落尽秋声雁几行。

止渴还相似,和羹谅亦同。不思五和里,调济荷元功。

海上初乘李郭舟,东来又作北山游。
自怜散迹随云出,却喜闲身为竹留。
日转菊篱花未吐,江寒梧树叶先流。
廿年岁月交游在,共对清樽半白头。

溪流曲折绕城根,客棹夷犹过石门。小市疏镫沿碧柳,平桥细雨近黄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