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又,《旧唐书·武宗本纪》记,“会昌五年作望仙楼于神策军”。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宫妃的住所,非实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义。这两句是说,宫妃们在宫楼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妆打扮,象盼望神仙降临一样企首翘望着君王的恩幸。
颔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内心的清冷、寂寞:“锁衔金兽楼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这两句说,宫门上那兽形门环被紧紧锁住,那龙纹漏壶水滴声声。上句“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下句“长”字,通过宫妃对漏壶中没完没了的滴水声的独特感受,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颈联通过宫妃的着意装饰打扮,进一步刻画她百无聊赖的心理。“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是说刚刚梳罢那浓密如云的发髻,又对着镜子端详,惟恐有什么不妥贴之处;想再换一件新艳的罗衣,又给它加熏一些香气。这一联将宫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怀着希望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十分逼真。“望”的时间越长,越叫人心情难堪,说是没指望吧,又怀着某种期待;说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实在渺茫。罢梳复又对镜,换衣重又添香,不过是心情烦乱无聊和想望之极的写照。
末联写宫妃“望”极而怨的心情,不过这种怨恨表达得极其曲折隐晦:“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袍袴”,指穿短袍绣袴的宫女。“遥窥”二字,表现了妃子复杂微妙的心理:我这尊贵的妃子成日价翘首空望,还倒不如那洒扫的宫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将临幸正殿,不会再来的了。似乎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哀怨隐隐地透露出来。
这首诗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极其细腻、逼真。自首联总起望幸之意后,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于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和对人物间的处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寂寞、苦闷、伤怨的精神生活。
我昔扬帆下庐阜,落帆采石春欲暮。江南江北只见山,欲识锦袍无问处。
夜深明月来青天,天水茫茫月连雾。想见扁舟捉月时,江心见月如相遇。
醉魂不制月可捉,捉得便将天外去。月在人亡天莫诘,彷佛风流谁与晤。
迩来水落洲渚出,隔岸潮回疑可步。聒耳啁啾不得闻,对案腥臊难下箸。
多情禅客饶佳趣,粉饰馀光扶坠绪。欲回古月换今人,到此翛然忘世虑。
从来喜诵骑鲸句,亦复买田相近住。会当载酒十分圆,同指虚无问征路。
倦怀抱,阅尽斜阳,稍觅微波语。任坠香迷燕,乱红踏马,缄情无据。
问绛都花事,伤春泪泼閒风雨。并万感,吟夜醉晓,蛮芳成谱。
旧销魂处。傍珍丛千绕,而今涨笔狂尘,弦外调苦。
沈吟又拍阑干,荡云愁、海思如许。坐沧洲,还赚得天涯,文章羁旅。
半箧秋萧瑟,兰成身世重赋。
天东长白大宝幢,天河发源导三江。有木蔽映山朝阳,云谁巢者雏凤凰?
云间吐气日五色,百鸟不敢言文章。名都盘盘魏大梁,黄金甲第罗康庄。
王家书绝画亦绝,欲与中秘论低昂。密公书院无丝簧,窗明几洁凝幽香。
元光以后门钥废,文士稍得连壶觞。客来喜色浮清扬,典衣置酒馀空箱。
生平俊气不易降,眼中俗物都茫茫。渊明素琴嵇阮酒,妙意所寄谁能量。
在昔武元握乾纲,扶桑为弓射八荒。猎取大国如驱羊,民风朴鲁资鸷彊,文洽未及武尅刚。
兴陵之孙越王子,天以人瑞归明昌。十三执经侍帝傍,十八健笔凌阿房。
撑肠文字五千卷,灵台架构森铺张。高阳苗裔袭众芳,胡不置之贡玉堂。
袖中正有活国手,地下才得修文郎。悲风萧萧吹白杨,丘山零落可怜伤。
承平故态耿犹在,拂拭宝墨生辉光。恰似如庵连榻坐,一瓯春露澹相忘。
积恶在人,犹酖处腹。酖成形亡,恶积身覆。殷辛再离,温舒五族。
责必及嗣,财岂润屋。斯川既往,逝命不复。镜兹馀殃,幸修多福。
殿邦政迹茂棠阴,著屐题诗寄意深。应有高人陪皂盖,烟萝深处得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