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凉州词》与其说它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莫不如说更具有史料价值。从诗中“沙州”、“凉州”等地名可以推断,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一带的战事。此地本是吐谷浑领地,后来因闹内哄,国王被部下杀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里的军队。但凶悍的吐蕃不断侵扰,经过多年的战争,便把这片土地争夺过去。
公元851年一天的夜里,沙州的节度使(又称都护)张义潮乘吐蕃的内乱,率领当地的蕃兵(为唐朝守边的少数民族士兵)一举夺取了凉州,收回了被吐蕃占领的属地,这便是诗中头两句:“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第三句的“黄河九曲今归汉”,颇有自豪的味道,流过九十九道弯的、绵延数千里的黄河终于又回到唐朝(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转出了悲凉:“塞外纵横战血流!”战乱并没有因这次军事上的胜利而终止,人民依然在流血。这句是指吐蕃内部的纷争,论恐热发动叛乱长达二十余年,据《通鉴》所载:“所过残灭,尸相枕籍”,“杀其壮丁……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由此看来,诗人为祖国军队收复失地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又为吐蕃人民深受内乱之苦而冲淡。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这首小诗的主题从爱国主义的层次上升到人道主义的领域。诗人是爱国的,但他更呼吁把和平和安宁还给各族人民!
这首诗,是反映张义潮收复凉州、吐蕃内乱史实的唯一的一篇作品。
吾今归哉复归哉,草堂正对湖山开。座铭漆园养生主,屏列柴桑归去来。
一闲可敌八珍美,骊驹在门端可起。不缘老病日日增,世味从来淡如水。
故人谁非白头新,况复眼中无故人。但馀一恨未免叹,掩关睡过今年春。
落花影,款款映春江。终相就,贴水不成双。
翠滋藓石,青润蕉窗,庭院风劲。酿冷妆寒,虚却画堂佳景。
紫燕嫞来梁上语,晓莺并坐枝头听。问啼鸠、把痴云唤出,几时才醒。
早又是、清明节候,柳弱花嫞,都没些兴。负了芳辰,恁地得成新咏。
别泪如珠添满掬,细丝千缕穿难定。只亏它、助湘波,载将帆影。
碧流如带隔红尘,画舫兰桡荡绿蘋。未便一竿江海去,波分太液足垂纶。
纵步副游情,瞪目惬心赏。晚霁爱澄川,流光极漭泱。
丰年蚤谷登,间原百草长。阴阴迤阡陌,郁郁丛灌莽。
塘迥蒲稗深,陂转场圃广。境幽客意间,雨过山谷爽。
墟烟淡将夕,沙路平如掌。孤村人未归,高树闻蝉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