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不约,[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还朴,新登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长庆三年,(公元八二三年)登进士第。太和中,以平判入等调官。李固言在成都,辟为幕官,加检校侍郎。不约著有诗集一卷。生平事迹散见罗隐《东安镇新筑罗城记》、《云溪友议》卷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六〇等。名句“愁声秋绕杵,寒色碧归山。”(《秋深》)“送将欢笑去,收得寂寞回”(《客去》),张为取入《诗人主客图》。《全唐诗》存诗4首。
青山绕屋水周堂,枕底潺湲梦里凉。阶下濯缨怜孺子,吾庐应即是沧浪。
天际归舟,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归雁啼入箜篌,沙洲共漂泊。
寒未减、东风又急,问谁管、沈腰愁削。一舸青琴,乘涛载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伤别伤春,怕垂老、心期渐非昨。弹指十年幽恨,损萧娘眉萼。
今夜冷、篷窗倦倚,为月明、强起梳掠。怎奈银甲秋声,暗回清角。
陶生画菊石,老草有笔力。此石与此菊,今为序公得。
两株徙倚石根前,古石苔藓屈连钱。复有馀株散在地,平坡杂草青烟绵,回株点缀花翩翩。
含姿弄态不一足,背向纤秾皆可目。突如大家贵介女,珠翠虽摇气庄肃。
近时名手计汝和,此生笔力方之过。江东徐霖学画石,效颦差胜王与何。
亦知神品多冥契,下笔巉岩拓高势。石磊磊兮菊漫漫,清霜古路花斑斑,远意颇类东林山。
东林昔筑莲花台,彭泽攒眉不肯来,归家对菊独衔杯。
序公丛林号白足,不重莲花番重菊。终然画饼不充腹,何如种向西山麓。
秋林寒芳采服食,煮石炼药亦为得。爱鹰爱马古有之,不独序公何太息。
雪中归雁带离声,且共清尊慰别情。周室群僚尊柱史,汉家多士重廷评。
洸河冻解流澌下,蓟野春回细草生。此去定应司献纳,丹心长向北辰倾。
觑纤长指爪,未褪嫣痕,女儿花又开遍。懒理金针,慵抽彩笔,爱傍芳丛频捡。
小摘繁英,细删攒蒂,轻研霞片。捲袖罗、蘸上春葱,仿佛珊瑚成串。
多少深闺兰媛。惯灯前月下,比评深浅。认红豆初拈,几误鹦哥偷咽。
金盆和露,玉纤流艳。染了又重染。怪小婢、道是啼痕,一样凝成红点。
蔓草生来勿剪,閒花落处休除。只任常生常落,年年点缀幽居。
但得调甘旨,何知此夜寒。辛勤当永夕,粗粝亦承欢。
负米情同且,加餐更劝殚。就中传逸行,图上莫轻看。
退之文字羲之字,大江以南首屈指。门前问字车马屯,陶成多士作佳士。
梁溪邵师昨岁殂,同作长歌问天只。邵师既往情感伤,幸得吾师健饭耳。
那堪鹤召游东维,不见人间泪如水。二十年来一刹那,老成凋谢已如此。
呜呼自古谁不死,既死不朽人有几。
十载相依情性同,一朝死别恨苍穹。前尘似梦难追忆,白日西飞水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