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下二首 其二

丹穴五色羽,其名为凤皇。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闻者亦何事,但知时俗康。

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吾君亦勤理,迟尔一来翔。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
旧依支遁宿,曾与戴颙来。今日空林下,唯知见绿苔。
坐令荆国得髦英,清献先生语不轻。
汉使曾观楚风俗,蜀翁未识鲁书生。
杨林坠露曾沉魄,丛玉留诗负夙情。
欲问典刑波浪阔,遥知兰砌五经横。
莲岳三征者,论诗旧与君。相留曾几岁,酬唱有新文。
翠窦容闲憩,岚峰许共分。当年若同访,合得伴吟云。

憔悴都门白发新,归来一振客衣尘。啼莺妒梦频催晓,飞絮钟情独殿春。

湖上风光犹淡沱,尊前怀抱颇清真。诗成绝恨知心少,自写吴笺寄故人。

七夕新秋节,双星旧会期。鹊桥贪渡早,凤杼畏抛迟。

月下闻仙佩,云中望翠帷。长门当此夜,定自泣蛾眉。

珠宫贝阙天女孙,胶轕璇玑纬星辰。
徕游河汉俪於神,神储崧岳生甫申。
胸中文字觑天巧,黼黻帝躬临下民。
春来应怪洗妆悭。故作两回看。风流依旧,檀心晕紫,翠袖凝丹。玉容寂寞栏干泪,细雨豆花寒。多情谁管,今宵冷落,淡月东栏。
九仙山晓。雾冥冥、一鹤飞来华表。衔得红云花岛。双蒂仙桃小。
破罂旋汲香泉,短鑺闲锄春草。愁种愁深多少。头白鸳鸯老。

闻道归来日,空山独寄禅。施经村口市,浣衲石根泉。

竹色林扉掩,云深草阁连。秋风苦相忆,空托下方缘。

江南无春秋,花草红复绿。
燕燕撇波飞,雁雁依云宿。
游子去不归,凄凉采菱曲。

明月出云崖,飞光薄前轩。搴帷怡清夜,景物何澄鲜。

熠耀度虚牖,络纬响颓垣。清辉时相照,嘉木郁芊芊。

斜汉引长素,空籁出苍烟。圆灵无停斡,顾兔不时安。

扶疏丹桂枝,既有复非然。俯仰感世人,营营将何干。

遥瞻太华山,林樾蒙日月。西岩穴浮云,突瓦东岭缺。

补辏庸神功,山灵永契阔。飒飒朔风劲,四野木叶脱。

游人动春兴,残树成点血。日暮途或穷,我车肯改辙。

深湫有神蛟,服食太始雪。何时为吾驾,飞上太清阙。

封胡羯末谢,龟驹玉鸿洪。
千载望四谢,四洪天壤同。

五岳归来后,看山又北楼。西风飞雁急,落日乱蝉愁。

帆影匆匆去,河声浩浩流。京华回首处,千里暮云浮。

路出峰山麓,苍茫夜色昏。微云常碍月,疏树不成村。

马迹穿林杪,河声迸闸门。文襄遗爱远,舆诵至今存。

人来面壁成多事,争得心开见本源。
空劫已前诸佛子,话头不举自然圆。
移舟别浦待潮生,客子匆匆又夜行。
云趁远帆离岛岸,风传疏角过江城。
忧时谏草嗟无用,爱客灯花喜有情。
愁甚不堪亲友别,小窗张酒到天明。

锁断柴关避世喧,花前忽喜枉高轩。肯来杖履知身健,但看衣冠识道存。

游为兴多随处好,诗因律细少人论。寻幽不厌停车辙,拥帚无时扫席门。

江城木叶已翻飞,深巷萧萧独掩扉。北雁应知书有泪,西风不管客无衣。

他乡岁月秋难遣,故国亲朋日渐稀。坐尽残阳灯火上,满天云影望依依。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