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佳月朗秋夜,蟋蟀鸣空堂。大火西北流,河汉未渠央。
野草不复滋,白露结为霜。梁燕起高飞,云雁亦南翔。
念我同心子,音形阻一方。不念执手欢,隔我如参商。
寓龙不为泽,画饼难充肠。金石徒自坚,虚名真可伤。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
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多罢手,伤情。
打入渔樵话里听。
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宿髻慵梳,乱裹帕罗齐鬓。
忙中素裙未浣,褶痕边、断丝双损。玉腕近看如茧,可香腮还嫩。
算一生、凄楚也拚忍。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爨烟薰尽。
东菑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
世人嗜食心,专甚鼓记里。刳磔供嚼齧,谁计物生死。
纷纷螷蠃蚳,晚亦列甘旨。况如兹蜂者,捃拾才蠢尔。
八月阴崖昏,戢戢若攒指。老房脱枯莲,荐右方物美。
翻嗟甘口鼠,横使童角毁。吴蚕徒自僵,商贾斯远矣。
我思天地间,材死举相似。鸟殪在泽羽,象焚缘插齿。
梢梢挠云干,虸锯入仪轨。豹胎及驼峰,日饱馋咽子。
人方怀此忧,何暇多议彼。异时佳设张,更饷勿余鄙。
千顷盂湖水接天。远山一碧柳如烟。无数布帆随白鹭,下晴川。
淮海风流人不见,空馀缘鬓过流年。且买高邮红玉酒,好停船。
关西兵马盛车邻,君向吴门望缇群。聚米山川都掌内,折胶天气及秋分。
大将军令穷青海,三受降城起拂云。壮士不甘文学老,应须一剑取功勋。
我本山中人,君亦山中客。山中何所有,白云共朝夕。
朝看仙岩青,暮对庐岳碧。林暗幽鸟巢,山明见人迹。
新诗喜联篇,相去仅咫尺。萧萧松下风,凿凿涧边石。
莫遣志愿违,从教富贵迫。聊和还山吟,晴空送云翮。
登山必绝顶,选幽必深谷。青青彼中阿,于世谢荣辱。
遥望阴崖云,隐隐石门屋。攀萝一俛仰,延伫成遐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