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注释
⑴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⑵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⑶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玳瑁(旧读dàimèi):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⑷寒砧(zhēn):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⑸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⑹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
⑺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⑻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⑼教(jiāo):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
译文二
郁金香涂饰在卢家少妇的楼堂,海燕栖息在用玳瑁装饰的屋梁。
在九月的捣衣声中树叶已落尽,思念着在辽阳征戍十年的丈夫
丈夫在渺茫的白浪河音讯不通,京城中的我总觉日夜过得漫长。
谁能够看见她的孤独她的悲愁,只把那明月清辉洒落在纱帐上。

鉴赏一

  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此时,又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这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主人公想:十年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命运是吉是凶?几时才能归来?还有无归来之日?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上联的“忆”字,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无法入眠。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

  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论手法,则有反面的映照(“海燕双栖”),有正面的衬托(“木叶”、“秋夜长”),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诗薮·内编》卷五)之感。

鉴赏二

  全诗从多侧面塑造出一位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诗一上来就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写"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深居郁金堂的那位卢家少妇生活的孤单和内心的寂寞.

  中间四句用两两对称形式刻画这对少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愁:丈夫远戍辽阳,妻子独居长安."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农历九月,已是深秋气候,京师长安一带西北风飒飒送寒,萧萧落叶伴随着邻家厨房里隐约传出的阵阵刀砧声而飘零,少妇自然地想到别家团聚的欢乐,自己独居闺中的凄楚,从而对长期应征戍边的良人的思念感情油然而生,不能自遣.更何况"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远征辽阳的丈夫长久没有音讯,存亡未卜,独居长安城南的妻子又遇上深秋的漫漫长夜,无法入睡.这两联前后呼应紧密:"白狼河北音书断"呼应"十年征戍忆辽阳","丹凤城南秋夜长"则呼应"九月寒砧催木叶."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勾联,明写长安的妻子,暗写辽阳的丈夫.地点由长安到辽阳,万里迢迢;时间分别十年,音书断绝.长安的妻子空闺独守,秋夜忆念良人,这是明写的.而征戍辽阳的丈夫,音汛渺然,是死是活,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可能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已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可能是"城头铁鼓声犹振, 匣里金刀血未乾",还在鏖兵苦战中……

  最后两句更从正面一点,对表现全诗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卢家小妇在深秋月夜,思念久别远戍的丈夫.愁肠百结,情景是够凄惨的了.谁知这时夜空的明月却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她的罗衣上,显得格外的柔和、静悄! 多美好的少妇形象!又是多不幸的身世!

  全诗通过一个少妇秋夜思念戍边丈夫生活剪影,向读者展现一幅战争破坏人们和平安宁生活,给一个原本可能是幸福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形象画面,使读者很自然地对诗中的主人公一明写的卢家少妇和暗写的出征的丈夫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这首诗表现技巧也很出色,开始运用比兴手法,以玳瑁梁上双栖的海燕反衬这对少年夫妻长年离别的不幸.中间两联对偶工致,不但句对,而且词组也对,"白狼河"与"丹凤城"均为地名,"白"和"丹"均为颜色、"狼"和"凤"均为动物,构成律诗中的工对.结束一联运用设问句式,"谁谓"、"更教",一气贯穿到底,造成含蓄蕴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心雕龙·隐秀》)的意境,读来情味深长.

创作背景

此诗题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又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疑为副题。乔补阙为乔知之,万岁通天(武则天年号,696—697)年间任右补阙,此诗当作于此时。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猜你喜欢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何须坐客总能文,呼酒相逢日暮云。
醉倒尽如狂道士,夜归谁问故将军。

浪迹天涯又岁寒,强将枯影对辛盘。乡思暗逐鲸波写,世事明随渔火看。

柏叶尊前催律吕,莲花漏上换支干。江山百战浑非旧,留得磻溪把钓竿。

危矶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绿未消。入峡似逢双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

身浮水驿天真险,心急家山路转遥。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

天地本一气,至音唯可通。金石与笙箫,喤喤徒乱聪。

为君一登啸,玄鹤来高空。

雪晴山阁冷侵衣,西望平林暮鸟归。鹫岭云霞空里色,洛城金界共馀晖。

明恕题标榜,心随目所瞻。平反长在念,燕适自无嫌。

山气清朝幌,江光射昼檐。几何非吏隐,危坐兴难厌。

撒网打鱼惊雁飞,钓竿閒挂冷鱼矶。醉馀正好割鲜脍,怪杀松鲈画里肥。

生为仲卿妇,死与仲卿齐。
庐江同树鸟,不过别枝啼。

岱宗海上来,西塞中条路。东南数峰青未了,凌波欲涉长河去。

似断不断走势回,结作芙蓉掌上开。青冥浩荡何年裂,平地涌出金银台。

名山固多奇,此山奇欲绝。累累万古石,谽谺成窦穴。

落星不到地,累丸不到天。悬圃亦已碎,群玉亦已颠。

金华牧儿何婉娈,一入紫烟不复返。世人谁者叱群羊,坐看蹄角生苔藓。

人行石中何盘珊,十步九折穿嵌岩。顾见杂花开绮绣,又闻淙淙泉水声鸣环。

千峰冥密万壑逼,日光时向天窗滴。深林已尽鸟不鸣,攀缘犹访白云迹。

白云在天何时还,洞门石扇开重关。五花峰头一骋目,飘如乘虹驾鹤飞出天地间。

但闻长风飒飒万里至,使我四顾清心颜。君不见沧海桑田年岁改,秦皇片石今安在。

万骑千乘化作灰,河声依旧东流海。沈吟此事思欲飞,击节高歌泪满衣。

空怜世上浮沈子,白首红颜何所归。

欲觉闻钟记昔年,老怀多感益凄然。轩前高柘当时种,屋上重茅近日编。

已悟达人遗破甑,还嗤市价鬻枯鞭。目昏头白残灯里,始信聪明不及前。

龙梭四壁。风浪生寻尺。却上危亭孤啸,天无际,水无极。百年缘底急。晚风牛背笛。回首故乡千里,山一发,暮江碧。

不合临池起画楼。断烟疏雨叶飕飕。谁能数得垂杨叶,一叶垂杨一点愁。

我朝未第日,乡间逢岁饥。两率闾里人,相共行赈济。

饥民仅得食,免困饿而毙。及我登第后,被罪归田里。

寻复拜召命,迤逦治行计。忽见道途间,小儿有遗弃。

复自劝乡邦,割己用施惠。日饭八千人,八旬乃休止。

于时已麦熟,粮食相接济。我始趋行朝,蒙恩长宗寺。

初本不望报,人以为能事。利司具切奏,还官不容避。

今年又少歉,我适帅泸水。无户备饭食,所济俱用米。

聊舍三百斛,十中活一二。又以一千石,减价平行市。

每石减十钱,庶几无涌贵。更有不熟处,资简潼川类。

计用减价粜,所祈均获济。我非财有馀,但悯民不易。

一时所施行,乐为之识记。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程祠寂寂碧云欹,迁客长歌归去词。欲觅遗踪何处是,空馀清梦绕岩碑。

花发小园临户见,当初不省华年。春如流水梦如烟。

弦愁凭笛夜,栖恨在莺天。

昨梦相逢疑是昔,迷离窗底帘前。藕丝衫小茜裙妍。

如何都不见,坐对玉虫偏。

荒村寥落树无边,齐鲁征尘接蓟燕。马蹋寒沙风四起,雕盘大漠日孤悬。

登车敢负澄清志,抚髀惭逾少壮年。笑问此来欲何事,朝朝犯晓走霜天。

寒玉贴波瘦蛟起,匣里芙蓉化秋水。团团桂树明光宫,中有一人号真子。

手理冰弦弹紫皇,十指拂拂飞青霜。琅玕䆗窱山骨立,铜盘露滴天苍凉。

蜀桐高张凤皇叫,小者配篪大者嘂。银蟾顾兔灿夜光,纯钩幻出形模肖。

蓬莱清浅印方池,青女妆成那许窥。玳瑁细环金屈戍,鹍鸡新和玉参差。

今人事事不如古,此物料应归典午。六朝金粉尽凋零,尺半菱花耀银浦。

香雾清晖绕翠鬟,绣奁隐约画春山。间将曲里琴三弄,铸出天心月一弯。

蒹葭白露秋容静,彻骨寒芒神独冷。能事由来数戴逵,清谈未必输元颖。

一曲新声谱水仙,知音海上记成连。玉台近有徐陵咏,莫忘山阴访戴船。

睡觉愁无奈,难禁冬夜长。
才听晓钟动,又是世人忙。
入市船撑月,朝天马踏霜。
布衾绵杲软,切莫笑寻常。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