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见月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而这里只写月不写人,意象反而更丰富生动。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诗意双关,征夫、思妇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显得清新别致。
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春”而又“今”,“ 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不禁倍觉惆怅。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虽是互文对举,却可以作为“夜夜”来读。可是细味“今春意”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昨夜情”,也对得十分工巧,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他回忆往日夫妻的恩爱,觉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经久分离而淡薄。可见他们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挚、深厚而动人。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但诗以问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这里照应首联回答了“频年不解兵”的问题,表明是将领无能,指挥不得力以致连年征战,这是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
神仙不可学,浅俗如醯鸡。逍遥二三叟,乃独秦遗黎。
避地思远适,名山得幽栖。深岩紫芝秀,归路桃花迷。
稍远人世隔,遂忘陵谷移。至今山中人,往往犹见之。
吾闻秦皇帝,甚慕真人为。驾石窥蓬莱,载车象云蜺。
沙丘往不返,四海忽若遗。安知全真子,近在西山垂。
一千二百年,修身未尝衰。古称山泽臞,非复万乘期。
观君此图意,有以和天倪。
桃纵夭夭杏纵繁,衰翁其奈眼尤寒。自知不是寻芳伴,且把寒枝子细看。
短发萧萧散不收,老来何意更悲秋。常年有酒或无月,今夕乘晴好上楼。
休对婵娟有往事,祗将笑语替清愁。冷光愿照金尊里,记得开元太白游。
审是须防自是偏,四通八达路平平。伊周孔孟是心一,尧舜汤文是道传。
善恶正邪书里月,行藏用舍性中天。圣贤万语千言订,个字来从太极先。
几点垂垂北斗,一床悄悄西风。山河天地点尘空。
月殿蟾蜍欲动。
舌本琼浆甘彻,鼻端玉蕊香通。棋边切莫笑衰翁。
个里本来空洞。
去国身随浊汴倾,瞥然双桨若孤鹰。不知堤木藏金谷,但见渔人说武陵。
已许生平倠水石,坐看名利仅蚊蝇。从今所至停舟问,诗酒虽衰亦强能。
薰晷倦山行,屐齿劳渐歇。鼓楫凌沧洲,万态时灭没。
澄镜豁双眸,遥峰渺一发。风饱帆叶轻,水肥石华发。
朗咏游仙诗,酣娱浴佛月。东望及三山,南流通百岳。
因兹向若惊,悟彼地维阙。尘境本芥杯,世荣亦芒忽。
但任虚舟心,回帆鼓偶伐。
千山万山春雨收,远村近村烟草稠。田家牧儿近放牛,稳骑牛背如乘舟。
溪南两牛俱引犊,食饱相依卧山麓。溪北两牛不畏人,日暖沙头戏相触。
昔年县吏督租严作程,民日苦饥牛苦耕。今年屡下诏书征税薄,民有馀閒牛自乐。
牧儿亦解知帝恩,拍手唱歌度林壑,歌声彻云云漠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