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临高居奠八维,兑位所宅金神司。厥有华岳崔以巍,林巅谷越相蔽亏。
群峰刺天白差差,泄云不散阴雾披。荒霾陡绝人莫窥,升降灵?嘉颖滋。
福庇黎庶除疠疵,在昔炎祚朝政隳。浮屠媚鬼兴淫祠,诅祝妖惑崇祥禨。
况兹岳渎尊神祇,宜有翠琬铭丰碑。陈留徵士鸾鹤姿,博赡渊雅工文词。
真迹妙绝时人推,群龙宛宛出水嬉。五采凤羽垂缡褷,想当落笔纵横时。
腕力袅拄如悬丝,偃仰回复无不宜。千年巨碣争护持,剥蚀青翠蟠蛟螭。
宝光迸射来天墀,上掩奎宿腾斗箕。帝曰斯宝诚绝奇,六下下取雷电随。
地媪摇撼惊莫支,人间传拓嗟渐希。三弖同异纷差池,琅环馆主持使麾。
倩工摹刻重补治,缜密方劲争毫釐。益以别本全无遗,若金镕矿玉泯玼。
嗟哉隶法明季衰,破列轨范争{亻爪}离。国朝媕雅多大师,远溯秦汉卑献羲。
竞辟阃奥开藩篱,末流泛滥吁可?。体制诡越遗絷羁,或乃丑拙兼斜欹。
方若画屋圆穿锥,俯趋鼠穴遗坦夷。刻画西子成戚施,古法渐邈谁复追。
此碑摹刻时代迟,朗若刮目黄金鎞。惟川有涘山有基,正谛在是奚外歧。
况今廿载兵尘驰,潢池盗弄烦鞭笞。啸聚妖丑藏魅魑,文选楼前劫火悲。
汉原秦畤多旌旗,朱门贵邸罗尊彝。亦复散佚随仆厮,深山陵谷安可知。
他时岁月随迁移,购此或亦千金赀。我闻岳庙临西陲,磶铭壁画镌厜㕒。
何时赤手携毡椎,搜剔榛莽穷险巇。或有铭碣前代垂,与此合卷装琉璃。
平生宿愿难遽期,侧身西望长嗟咨。
鹦哥初唤闻方响。幽梦起、日浮交网。花影?流苏,一片红潮漾。
新梳小髻翻荷样。初縆额、邀郎相赏。慵画小山眉,黛粟留张敞。
春月才圆,春花欲放,春宴初开。喜春省仙卿,高跻眉寿,春曹诸彦,共赋台莱。
留赏春灯,醉酣春酒,一任春宵鼓角催。春堂上,蔼十分春色,光映三台。
主人昔占春魁。有赞治、春官礼乐才。况雅量春融,清颜春盎,化行春雨,名震春雷。
春殿宣麻,春宫定策,春日还看拜玉阶。春风里,好调和玉烛,照耀春台。
人生重乡邦,歧路苦南北。简书限王程,欲住不可得。
念我心所欢,远在玉山岑。戴胜冠崔嵬,文鸾奏知音。
妙药青麟脂,薰风生瑶琴。日夕延伫之,绵邈心淫淫。
三五明月满,光晖发云林。神爽一相接,携手连讴吟。
企望亦不遐,悲哉年岁侵。
作客何其久,回头昨少年。羁情空复尔,乡思故依然。
籍隶梅州古,村名白渡前。衡门当水曲,老屋负崖巅。
鳞次比邻接,瓜绵一脉延。世吾过二十,族众约三千。
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
伏腊童翁集,堂阶子姓联。豚蹄祈岁社,柏酒介眉筵。
乐事丘园旧,良辰景物妍。冬初梅已笑,秋尽菊犹钿。
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
树树飞蝴蝶,山山答杜鹃。鹧鸪多草际,翡翠只沙边。
候过清明节,人忙谷雨天。茶时偏麦熟,馌日又蚕眠。
叱犊声喧野,湔裙影倒渊。蓑衣携锸出,箬笠采山还。
有市才通里,凭栏即在川。两三江上阁,七八渡头船。
风雨归渔筏,朝昏响涧泉。桐蹊开酒店,榕径歇柴肩。
笋蕨纷投筥,鱼盐各守廛。檐堆柑子大,盘货荔枝鲜。
生小贪游戏,情闲那弃捐?趁墟呼辈行,绕膝索馋钱。
遇钓敲针学,逢花卷袖搴。长歌爱樵答,短笛羡牛牵。
九日登高屐,中秋斗饮拳。踏青衫楚楚,访友带翩翩。
课旷愁师责,来迟得母怜。江湖宁此志,漂泪竟成缘。
始尚依南粤,今仍滞北燕。亭从五里别,月渐百回圆。
积面尘难扫,骑驴蹇岂鞭。化缁原是素,入梦必于田。
便好留盟誓,终当问陌阡。归来他日事,先倩画图传。
清漪缕缕漾棠舟,系缆临圻访古丘。老桧攫云高立鹳,仙原佳气上连牛。
岚拖瘦杖群峰寂,风入轻舆万壑秋。曲磴阴森探不尽,数声韵鸟唤行游。
天涯两别已三霜。黯黯浮云蔽日光。剪剪凄风入夜长。
苦思量。此是人间傀儡场。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