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暠师诗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王侯们的责备定当服从,
容忍司马之位我日增悲愤。
计“堕三都”孔子逃离鲁国,
周朝大礼我无力振兴。
陶潜隐居避开尘世的纷争,
人世间到处是香烟燎绕的佛灯。
不要以为施舍金钱就是佛道,
弘扬佛道还需懂得“无灭无生”。
注释
侯门:指显贵之家。借代朝廷。辞,责备。服,顺服。
去鲁:指孔子离开鲁国。
家山:家乡。五柳,陶潜自称五柳先生,这里指躲进佛道以避世。
无生:佛教语,指万物的实体无生无灭。

鉴赏

  《送元暠师诗》作于柳宗元初贬永州之时,当时有一位法号元暠的和尚,经刘禹锡的介绍专程到永州来拜访;离去的时候,柳宗元写序作诗送行。柳宗元在《送元暠师序》中称“元暠衣粗而食菲,病心而墨貌,以其先人之葬未返其土,无族属以移其哀……”是当时的所谓“孝僧”。

  诗的首联叙写了自己被贬后的悲愤心境:永贞革新,打击了当时的方镇割剧势力、专横的宦官和守旧复古的大士族、大官僚,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而士族和割据势力的代表,顽固地反对永贞革新,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他们结成联盟,拥立太子李纯为帝,把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的人全部贬、杀。柳宗元在这次事件中被贬永州。“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既概括了永贞革新的事件,又叙写了自己被贬后的悲愤心情。离开京都长安,本已失意,而强忍此时囚徒般的身份,又使自己徒增悲愤。“必服”二字正话反说,表明柳宗元对朝廷的贬谪并非心悦诚服,他还是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正确的;但封建社会的君臣之道,是任何士大夫都不能违抗的。因而在他的内心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和痛苦。“忍”、“取”二字便是这种痛苦的表现。

  诗的颔联承首联剖析自己心境的变化。颔联连用两个典故,以孔子自况,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复杂心情。孔子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为了抑制三家大夫家臣势力,定计毁坏三家的都邑,因失败而离开鲁国。诗人以此类比道出被贬的原由,自己也因孔子不能实现振兴周礼的大志一般而感叹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哀莫大于心死”,柳宗元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而仕途的险恶,世事的纷争,使他意识到要找到一个心灵的避难所,所以在颈联他向元暠和尚表达了自己倾心佛道的思想:我只有像陶潜一样作个隐士,把自己的心隐居于佛道中,在那里找到人生的归宿。李唐一代佛教盛行,统治阶级大力宣传佛教。唐太宗、高宗作《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序记》,宣扬佛法,武后为佛造大像,中宗崇饰寺观,肃宗、代宗在宫内设道场,宪宗命使迎佛骨,敬宗、宣宗、懿宗等亦莫不笃信佛法。贵族官僚们也多信佛教,元载、杜鸿渐、王维、王缙等,是其尤著者。王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淡为乐”,“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王维传》)。由于统治阶级大力宣传佛教,民间更是盛行,寺庙林立,大量的劳动人口出家为僧或投靠寺院为寺户、佃户等,呈现出“人世遍千灯”的景象。当然柳宗元的谈佛,有着自己不得不然的悲哀。但是柳宗元对有的佛教徒的做法并不赞同,他对佛教有自己的理想。因此,他的诗的尾联中提出了“如要求得真正的佛道,不要只是施舍金钱,只有懂得了世间万物无生无灭的道理,佛道自然会发扬光大”的看法。

  的确,有的佛教徒借宣扬佛教来搜括钱财,如王缙令五台山和尚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说,以求货利”(《旧唐书·王缙传》)。又如汴州相国寺传言佛像流汗,节度使刘玄佐立刻亲往布施金帛,并大起斋场,“由是,将吏商贾,奔走道路,如恐不及。因令官为簿书,以簿所入。所得巨万计。”(《唐语林·卷六》)。用佛像出汗这个大骗局,搜括了无数钱财。诗人指斥这类人“有貌而不心,名而异行”(《送去举归幽泉寺序》),并提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送去举归幽泉寺序》)的入佛标准,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送元暠师诗》内容丰富,短短八句,从一个侧面概括了作者的心路历程,让后人看到了中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的痛苦心灵。诗中引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如“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作者用孔子的故事来影射自己不得志和受贬斥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空怀壮志感慨。这些牢骚很深的话,由于用了典故,表现得非常委婉、含蓄。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清湘书院何年起,共说湘州柳仲涂。想见皋比弦诵处,孔颜名理训生徒。

惠山以泉鸣天下,早岁独游谁见迓。解衣小坐漪澜堂,惟爱清泠盈石罅。

识君恨晚小十年,好事重来览台榭。楼廊墙宇互遮蔽,名胜翻憎困构架。

贵游子弟岂知山,徒侈祠堂竞陵跨。稍登高处始出世,郁郁郊原尽桑柘。

锡山一峰伏复起,断塔著天如仰射。河流城市相掩映,遥指帆樯认湾汊。

茧稻岁易六百万,富甲数郡真可霸。既富教之古有云,成俗方看待文化。

桥头从倚恋山色,窥客时时过娇姹。诸君娱我期尽欢,画舫清歌入深夜。

此游乐甚当再来,谋为东坡筑精舍。

枝山老子鬓苍浪,万事遗来剩得狂。从此日和先友对,十年汉晋十年唐。

画要天机到,常人学不成。
胸中无世事,笔下有诗情。
断岸孤村接,高林远岫平。
不能求片幅,空自识先生。
雨足秧分甽,风清麦弄岐。
圣心涵水镜,即是太平基。
南衙,予始相识。时初夏桐阴满庭,故有南衙清书之句少日竹林游,凤麟飞走。一段江山最英秀。南衙倾盖,满院桐阴清书。鬓华思此际、浑依旧。云梦心胸,文章山斗。好个经纶玉堂手。婆娑桂影,凉人露盘仙酎。一杯先领取、乔松寿。

自顾摧颓客,仍居寂寞滨。月佣奴谇少,岁计妇忧贫。

酒后诗成梦,灯前壁写神。渔樵吾所喜,相见即情亲。

欺雪欺风未肯降,横斜疏影独临窗。终朝静对寒衿坐,铁笛吹来别一腔。

风外香来觉爽神,龙涎也合让其真。绮罗旧梦应随蝶,时世新妆欲媚人。

高阁望来疑似锦,香阶堆处叹如尘。彩毫浓蘸金壶墨,一一题诗应付春。

眉山三苏宋儒宗,长公矫矫人中龙。南迁儋耳西赤壁,文章光焰超鸿濛。

快哉之亭雪初霁,领客登览山川雄。自言平生不解饮,胡乃一举觥船空。

和诗宽限见真率,凿崖题石磨苍穹。功名富贵等丘土,断碑残素垂无穷。

吁嗟异物神所卫,玉山合壁俄相逢。奎章博士丹丘翁,江南放逐惊秋风。

见之即下米芾拜,二颠痴绝将无同。筑坛山中加爱护,树以松桂连椅桐。

雨窗云户湿寒翠,朝阑暮槛开晴红。白野御史龙头客,青年献赋蓬莱宫。

戏将秃颖写{虫鬵}扁,断钗折股星流虹。秪今烽烟闇河岳,王侯第宅皆蒿蓬。

牙签玉轴映竹素,好事独传吴顾雍。娄东朱圭铁作画,字字玉屈盘蝌虫。

嗟哉昔人今已矣,惨澹故国风烟中。如何二子复嗜古,策勋翰墨收奇功。

我来再拜重太息,苍苍古雪吹长松。登坛绝叫浮大白,酒酣目送孤飞鸿。

影丽高台端,光入长门殿。初生似玉钩,裁满如团扇。

泛滥浮阴来,金波时不见。傥遇赏心者,照之西园宴。

不见溪头荔子丹,尚馀碧叶满空山。水流百折成巴峡,山列围屏拥画阑。

粳稻满田冬不刈,渔翁举钓晚犹安。闽州自古多无恙,不许痴儿睥睨看。

风饱晴川十幅蒲,月明乘兴泛玻璃。舟人生路须加谨,却道今非比旧时。

他乡负米记年时,惜别怀人得句迟。系马垂杨村店酒,落帆斜日女郎祠。

心酸南浦江淹赋,肠断东风贺铸词。不是天涯倦游客,此中愁思更谁知。

古人不贫才不老,今人贫乃伤怀抱。古人结交重青云,今人弃置同秋草。

今古人情何太殊,我来仗剑邯郸道。邯郸城中游侠多,邂逅相逢意气好。

腰间脱剑且按歌,尊中有酒复倾倒。上堂拜母下揖嫂,与子缝裳复剥枣。

君不见古来英雄不用为佣保,叩角行歌石皓皓。

成都一都会,千里带坤维。自昔公坐啸,至今人去思。

朝廷慎东注,方面要安绥。遂尔重藩屏,因之职殿帷。

龙光出剑匣,讴颂走江湄。晓雪离都驭,春风入境旗。

壶浆故父老,竹成旧童儿。叠足相欢跃,同心仰福禧。

邦人顾若此,邑子更何其。会讲中和化,重为乐职诗。

西风一夕送残蝉,老景情怀更惘然。
芦荻病中秋瑟瑟,家山梦裹路绵绵。
空城点滴寒沙雨,故国凄迷断础烟。
待得鹤归华表上,可堪人世又千年。
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剑芒开宝匣,峰影写蒲津。
下覆参差荇,高辞苒弱蘋.自当巢翠甲,非止戏赪鳞。
莫以时先后,而言色故新。芳香正堪玩,谁报涉江人。

风静绮窗闲。一任妆残。昼长何事倚栏干。好梦不来春便去,几度芳年。

极目楚江寒。烟棹平澜。月欺津渡雨欺山。帘外柳花飞絮也,因甚阑珊。

睡足闻新鸟,幽怀杖可同。樵归花气外,僧语水声中。

时与藉草坐,复向前山空。披书候岩石,翻阅赖松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