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暠师诗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王侯们的责备定当服从,
容忍司马之位我日增悲愤。
计“堕三都”孔子逃离鲁国,
周朝大礼我无力振兴。
陶潜隐居避开尘世的纷争,
人世间到处是香烟燎绕的佛灯。
不要以为施舍金钱就是佛道,
弘扬佛道还需懂得“无灭无生”。
注释
侯门:指显贵之家。借代朝廷。辞,责备。服,顺服。
去鲁:指孔子离开鲁国。
家山:家乡。五柳,陶潜自称五柳先生,这里指躲进佛道以避世。
无生:佛教语,指万物的实体无生无灭。

鉴赏

  《送元暠师诗》作于柳宗元初贬永州之时,当时有一位法号元暠的和尚,经刘禹锡的介绍专程到永州来拜访;离去的时候,柳宗元写序作诗送行。柳宗元在《送元暠师序》中称“元暠衣粗而食菲,病心而墨貌,以其先人之葬未返其土,无族属以移其哀……”是当时的所谓“孝僧”。

  诗的首联叙写了自己被贬后的悲愤心境:永贞革新,打击了当时的方镇割剧势力、专横的宦官和守旧复古的大士族、大官僚,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而士族和割据势力的代表,顽固地反对永贞革新,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他们结成联盟,拥立太子李纯为帝,把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的人全部贬、杀。柳宗元在这次事件中被贬永州。“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既概括了永贞革新的事件,又叙写了自己被贬后的悲愤心情。离开京都长安,本已失意,而强忍此时囚徒般的身份,又使自己徒增悲愤。“必服”二字正话反说,表明柳宗元对朝廷的贬谪并非心悦诚服,他还是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正确的;但封建社会的君臣之道,是任何士大夫都不能违抗的。因而在他的内心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和痛苦。“忍”、“取”二字便是这种痛苦的表现。

  诗的颔联承首联剖析自己心境的变化。颔联连用两个典故,以孔子自况,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复杂心情。孔子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为了抑制三家大夫家臣势力,定计毁坏三家的都邑,因失败而离开鲁国。诗人以此类比道出被贬的原由,自己也因孔子不能实现振兴周礼的大志一般而感叹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哀莫大于心死”,柳宗元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而仕途的险恶,世事的纷争,使他意识到要找到一个心灵的避难所,所以在颈联他向元暠和尚表达了自己倾心佛道的思想:我只有像陶潜一样作个隐士,把自己的心隐居于佛道中,在那里找到人生的归宿。李唐一代佛教盛行,统治阶级大力宣传佛教。唐太宗、高宗作《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序记》,宣扬佛法,武后为佛造大像,中宗崇饰寺观,肃宗、代宗在宫内设道场,宪宗命使迎佛骨,敬宗、宣宗、懿宗等亦莫不笃信佛法。贵族官僚们也多信佛教,元载、杜鸿渐、王维、王缙等,是其尤著者。王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淡为乐”,“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王维传》)。由于统治阶级大力宣传佛教,民间更是盛行,寺庙林立,大量的劳动人口出家为僧或投靠寺院为寺户、佃户等,呈现出“人世遍千灯”的景象。当然柳宗元的谈佛,有着自己不得不然的悲哀。但是柳宗元对有的佛教徒的做法并不赞同,他对佛教有自己的理想。因此,他的诗的尾联中提出了“如要求得真正的佛道,不要只是施舍金钱,只有懂得了世间万物无生无灭的道理,佛道自然会发扬光大”的看法。

  的确,有的佛教徒借宣扬佛教来搜括钱财,如王缙令五台山和尚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说,以求货利”(《旧唐书·王缙传》)。又如汴州相国寺传言佛像流汗,节度使刘玄佐立刻亲往布施金帛,并大起斋场,“由是,将吏商贾,奔走道路,如恐不及。因令官为簿书,以簿所入。所得巨万计。”(《唐语林·卷六》)。用佛像出汗这个大骗局,搜括了无数钱财。诗人指斥这类人“有貌而不心,名而异行”(《送去举归幽泉寺序》),并提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送去举归幽泉寺序》)的入佛标准,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送元暠师诗》内容丰富,短短八句,从一个侧面概括了作者的心路历程,让后人看到了中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的痛苦心灵。诗中引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如“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作者用孔子的故事来影射自己不得志和受贬斥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空怀壮志感慨。这些牢骚很深的话,由于用了典故,表现得非常委婉、含蓄。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吴波细卷东风急。斜阳半落苍烟湿。一棹采菱歌。倚栏人奈何。天公怜好客。酒面风吹白。更引十玻璃。月明骑鹤归。
立身荣贵复何如,龙节红旗从板舆。妙略多推霍骠骑,
能文独见沈尚书。临风高会多门帐,映水连营百乘车。
他日感恩惭未报,举家犹似涸池鱼。
廊坏空留响屧名,为因西子遶廊行。
可怜伍相终朝谏,谁记当时曳履声。
得意那知行路难,板舆行处蜀江边。
慈颜未拜心先往,乐事乍闻人共传。
新制衣裳文锦缎,重颁雨露间花笺。
回思三十年中恨,长愿儿生有母怜。
清明寒食景暄妍。花映碧罗天。参差捍拨齐奏,丰颊拥芳筵。
逢诞日,揖真仙。托炉烟。朱颜长似,头上花枝,岁岁年年。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後先。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襄阳丘陇柏青青,徵辟无心就北庭。移孝为忠曾不愧,始知江汉实钟灵。

昙阳仙子王家姑,幼从节烈参虚无。
七年服气绝烟火,玉楼明月寒冰壶。
精光射天天欲坼,列宿群真自相迫。
凭虚密谛五千言,语落天香翠绡隔。
座上非时荔子红,空中当昼霓裳白。
一朝丹就扶桑晓,海东家近蓬莱岛。
左持星剑右挥麈,芙蓉之冠簪七宝。
灵蛇故绕飞升台,仿佛茅龙与青鸟。
歌成混沌谢蜉蝣,吹断琅璈人世小。
丹霞一缕通紫京,瑶华双颊桃花明。
九月九日金母宴,西池使者迎飞琼。
手辞万众洒然去,青莲拥蜕秋蝉轻。
是时余坐苍龙岭,独鹤横空见仙影。
黄菊杯摇赤羽幢,知是天台籍新逞。
玉堂学士本仙吏,怪得金闺出灵异。
女且开班玉帝宫,眼底英雄齐夺气。
仙机缥渺人不闻,秘诀乃授琅琊君。
文章信有神仙骨,漆园傲吏才如云。
许碏谪地为酒狂,狂余落魄希蒙庄。
采真方寸成丘壑,五岳真形醉里藏。
自从子晋缑山后,往往仙人喜姓王。
缥缈仙机何不有,笑倩琅琊问南斗。
方平昨得麻姑书,五百年来别未久。
它时相见昆仑巅,沧海桑田几重九。
希夷先生只好睡,东方小儿善盗酒。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山閒草木四时新,一脉清溪不染尘。忽见渔郎惊借问,却疑侬是武陵人。

一枝斜映佛前灯,兴味都来似野僧。记得玉人春病校,穿花却与共扶藤。

只应将巧畀人间,定却向、人间乞取。
春太早。十二玉楼初晓。半额试妆深院悄。相逢何草草。
临水幽香缥缈。彷佛淡妆窥照。恰值日边人未到。纷纷萦古道。

耿耿春夜永,迢迢更漏残。美人隔千里,清月在江关。

举杯不能乐,援琴孰为欢。怅望五云外,目送双飞翰。

王子经纬学,紬绎茫无端。倪生富文史,落笔回狂澜。

古剑没丰城,大璞昧荆山。奇材每不识,万古一长叹。

而我困畎亩,漂流吴楚间。釜鱼独恒饥,衣鹑每怀单。

慷慨念二子,频年事征鞍。庶几抱琴志,不愧齐门弹。

两岸苔荒,空城雨积,满目离离如许。摩碑碣,沉埋往迹,吊台榭,迷离旧路。

共塞烟、作出凄凉,莫更问、当日王孙何处。但柳助荒寒,槐添疏冷,送尽斜阳无语。

记取荒郊盘马去,有拾翠风流,班荆伴侣。西风早惊心北塞,东君去销魂南浦。

况年来、泪染青袍,过旧径怀伤,殡宫情苦。待玉勒还游,金钗重斗,只恐美人迟暮。

岁寒谁复慰栖迟,篱落初横一二枝。
试问春从何处去,又凭梅报有来期。
巡檐索笑如相识,倚竹怀新却自悲。
花瘦恼教人共瘦,月明风定酒醒时。

白鹤岩前紫翠重,短筇飞步蹑仙踪。垂萝影落千寻壁,过雨风号万壑松。

玉液已消丹灶冷,金书犹记白云封。淩霞一去空留舄,古木荒台自暮钟。

天寒日短,三平二满。
虎咬大蟲,雄鸡生卵。

饿死儒冠里党悲,箧中光气又谁知。程生纬史荀公簿,陶令休官谢述痴。

太液柳深春拂佩,钟离岚翠昼扬旗。盖棺岂意成今日,一女长号义敛时。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