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华伯瞻 其二

积李崇桃树,鸣鸠乳燕时。平生华夫子,直道岁寒痴。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
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淼淼霅寺前,白蘋多清风。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

孤吟玉凄恻,远思景蒙笼。杼山塼塔禅,竟陵广宵翁。

饶彼草木声,髣髴闻馀聪。因君寄数句,遍为书其丛。

追吟当时说,来者实不穷。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送君溪鸳鸯,彩色双飞东。东多高静乡,芳宅冬亦崇。

手自撷甘旨,供养欢冲融。待我遂前心,收拾使有终。

不然洛岸亭,归死为大同。

俗口喧喧利与名,到君风品即难凭。
曾将五老关秋梦,只爱南薰是正声。
鸟恋药棚长独立,树欺诗壁半旁生。
公车便不能徵出,搔首吾皇负圣明。
沙上寒鸥接翼飞。潮生潮落水东西。征船鸣橹趁潮归。
望断碧云无锦字,谩题红叶有新诗。黄昏微雨倚阑时。
风尘淹白日,乾坤霾涨海。
为我问故人,离别今谁在。

渡淮诸将已争驰,兔脱鹰扬不会期。杀尽残胡方反旆,里闾元未有人知。

屏底歌残金缕。座上花催蜡炬。春枕酒醒时,又是绿波南浦。

春去。春去。帘外潺潺微雨。

密密梧桐树,亭亭相与许。中夜闻人声,疑是见君子。

巢父无名子,相对语瓜田。夜闻李都尉,醉猎南山前。

射杀白额虎,飞鸟落青天。归来感往事,叱咤黄金鞭。

老桐初无异,憔悴辈散木。
良材固自信,终岁委空谷。
孤根听霜霰,厥命寄樵牧。
虽云具宫徵,谁意望琴筑。
天公怜冤愤,霹雳驱怪伏。
蛟龙出苍干,电火燃裂腹。
造物一愍吊,为惠在反覆。
神驰变废物,瞻赏改旧目。
裂为君子琴,日奏太古曲。
因知物兴废,尚尔转祸福。
志士抱孤操,来者怳未卜。
壮年昧筹算,奚用定荣辱。

几年会计屈微官,五斗才堪给酒钱。野鹤风标寒愈峭,岩松节操老方坚。

石肠未省随时转,铁面何尝与世妍。回首风烟三径晚,典型当作画图传。

来鸿去燕十年间。镜中看。各衰颜。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梦里邻村新酿熟,携竹杖,款柴关。人生谁得老来闲。记清欢。见君难。长路悠悠,回首暮云还。断岭不遮南望眼,时为我,一凭阑。
霜堕群林空,一啸千岩静。
耿耿殊有情,劳生发深省。
抱子攀危条,清兴在高远。
一点钟爱心,业风吹不断。
一函香骨埋沙漠,魂魄多应绕汉庭。
惟有春风知此恨,年年吹指草痕青。
淮海十年别,北归今几时。
镜中无旧发,囊底有新诗。
每恨为官缚,翻令见面迟。
清都游历事,还许俗人知。

月落乌啼,今宵提起心先碎。无凭鳞羽。逾觉人憔悴。

目极烟迷,望断家门路。携琴处。海棠花底,共赋伤春句。

大厦开朱明,物态丰且硕。
薰弦发新奏,生意转无极。
间气清而和,融结赋有德。
碧梧挺幽干,旷席漫九泽。
富哉学古胸,仁义供服食。
浑朴希世珍,外温而内直。
骅骝开道路,声光日斯赫。
九关通籍初,南来坠双舄,
片心清彻底,杯水饯泥轼。
京兆入幕宾,去天不盈尺。
佳最入聪广,行行陟文石。
邕为五管雄,地探西南哉。
专阃难其人,弄印无以易。
初却经纶手,天边树牙戟。
独獠丛篁中,深棲而屏息,
夜月照铜柱,警囊声寂寂。
边人解带卧,危地成乐国。
屏风御墨鲜,早晚来召驿。
愧我朴樕才,潦雾甘远役。
题坐遇知己,孤根费培植。
崧高生申甫,好语喧井陌。
碧油塞云端,阻莫陪贺客。
歌咏淇奥诗,清修如圭璧。
他年玉班头,苍髯而赤黻。

孤馆残镫尽,矬窗落月斜。河声犹在枕,客梦已还家。

身世悲蓬转,风霜感鬓华。六千归路远,强半尚天涯。

逝日不可追,谁能驻光景。
春阳媚花草,荏苒岁华冷。
玄凤德未成,飒下丹山顶。
路逢清冷泉,徘徊照孤影。¤

皇宋有夫子,天与宰衡材。卓哉仁祖明圣才为子孙培。

况值元丰天子,每读先生文字,辄自叹奇才。尔日傥登用,韩范许同侪。

恨群小,争忌嫉,肆挤排。南海人去从此南渡祸胚胎。

已恨当时击掊,更有腐儒袭谬,身后毁犹来。异代执鞭幕,酾酒友余哀。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非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