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祖母

天开当子月,祖寿起寅年。善本殷勤积,家惟澹泊传。

乾坤尧舜禹,日月坐行眠。遥忆高堂上,冰桃似水鲜。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
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湖上秋风起棹歌,万株映柳更依荷。老来不作繁华梦,一树池边已觉多。

出山车骑次诸侯,坐领图书见督邮。绕郭桑麻通淅口,
满川风景接襄州。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
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长得伴登楼。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杖藜看笋数犀株,天堕香云五色书。
落月照人惊梦昨,光风识面记春初。
珠骈巧语谁能拣,锦比新诗迥不如。
转读转佳难去手,眉间愁思为君舒。
南衙,予始相识。时初夏桐阴满庭,故有南衙清书之句少日竹林游,凤麟飞走。一段江山最英秀。南衙倾盖,满院桐阴清书。鬓华思此际、浑依旧。云梦心胸,文章山斗。好个经纶玉堂手。婆娑桂影,凉人露盘仙酎。一杯先领取、乔松寿。

淡菜蛤蜊商贩到,荔支圆眼福州来。肩舆尽日行山谷,满路兰花不用栽。

花压江城春日暄,一方按堵尽忻然。万年桥下清清水,秋月光涵午夜天。

公事相妨一半春,今朝才得自由身。
眼中领略能多少,细雨斜风便妒人。

土锉荒烟二十秋,眼明今日见皇州。轻裘肥马休相笑,本自无心秉烛游。

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

晋耶?

昔人梦上帝,尚喜颂钧天。况兹开景业,作乐武功宣。

大雅废还理,乘风毁更悬。中和诚易拟,韶夏讵相沿。

犍为磬响彻,嶰谷管声传。小臣滥清耳,长奉南风弦。

秋气日以佳,微云不成雨。青山天际来,与我为宾主。

飞龙及舞凤,突兀在庭户。须臾雾霭为,草树粲堪数。

謇予麋鹿姿,讵意婴圭组。蹙缩匪天真,驱驰漫尘土。

偶坐属无喧,晴容湛空宇。欲去复踟蹰,此意谁当与。

流云四垂雨微冥,海气长吹春雾腥。千间矗矗楼间形,浮天修眉一痕青。

谁从娟妙夸娉婷,楼间之人梦初醒。涧松岩松暮芳馨,何当采芝歌洞灵。

湖风尽日响松杉,接席连床共一岩。文到无情真悔作,口除饮酒只宜缄。

晚凉欲试蒲葵扇,暑汗频嫌葛越衫。破砚生涯今更拙,谋身端合托长镵。

日迟风软花香,因人天气情怀懒。牡丹谢了,酴醿开後,红稀绿暗。慵下妆楼,倦吟鸾镜,粉轻脂淡。叹韶华迤逦,将春归去,沈思处、空肠断。
长是愁蛾不展。话春心、只凭双燕。良辰美景,可堪虚负,登临心眼。雁杳鱼沈,信音难托,水遥山远。但无言,倚遍阑干十二,对芳天晚。

烟墩闸上柳千竿,水绕茅亭白石澜。密叶深丛无限好,秋风错认碧琅玕。

何处红楼,几日西风,娇颜悴零。悔轻轻罗帕,打伊呆雁,些些诗句,教熟笼鹦。

不及芙蓉,儿女坟上,犹受怡红一哭情。堪伤处,是绛珠有泪,顽石无灵。

秋窗风雨凄清。问絮果兰因是怎生。算潇湘一梦,了完公案,袈裟半袭,救了神瑛。

只怪桃花,和它柳絮,恁把凭空谶作成。痴儿女,被聪明两字,断送伊行。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馀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