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曾分白鸣沙,清溪深处采三花。总为征书出空谷,衣裳犹自染云霞。
伯氏相从旧,归来意若何。从渠笑方拙,还我自吟哦。
圣有诗书在,人多岁月过。德门好兄弟,夜雨细研磨。
远处微茫近处浓,岸容林意两溶溶。夏山如醉无人画,更倩刘郎作几峰。
高李风流仕西浙,共倚危楼望吴越。吴越江山千万里,高侯画对中秋月。
生纸经营入董源,朦胧烟树迷宫阙。玉露沈沈四泬寥,潮声已息箫声咽。
不写思陵全盛时,空遗白塔堪愁绝。君不见王子猷,亦向山阴弄雪舟。
谁拈秃笔埽清游,古今嘉致总悠悠。
千百石衅迸,汇此一帘水。清寒先迎人,去此尚一里。
悬雪薄不破,奋雷伏难起。静极入山客,云水劳未已。
想见洪荒来,岔涌遂至此。崖藤老尽力,石树冻半死。
棉裘凛棱铁,骨战及吾齿。投暄出阳阿,回颜有生理。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