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离别

切切复切切,壮士重离别。
壮士别君去,万里无加辙。
暂时一樽酒,异日肝胆裂。
何况岐路间,俄顷生白发。
君不见荆轲剑气凌白虹,易水悲吟泪成血。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 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外监名父子,元方难弟兄。鹤空黄壤梦,雁续紫霄声。

山远玉无胫,春多天有情。至今溪上月,犹傍碧梧明。

幸有鹤山房,图书绕梦香。
况惭闻道浅,何苦为人忙。
五斗米非分,三间茅可长。
何当重操几,同踏古松冈。

浮生几载青山酒,名士常为万古愁。双泪偶挥羊太傅,一碑如补晋春秋。

楼传黄鹤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今日敬儿天下满,襄阳片石若为留。

烽火传花马,将军发贺兰。天心诛叛亟,国法受降宽。

衙帐青唐入,沙场白骨寒。乱臣谁贳死,史笔后人看。

五月淮南寻旧庐,百花洲上杨柳疏。故人朝对白蘋渚,胡儿忽传赤羽书。

千山燧熢照芦荻,满地干戈尽樵渔。孤舟江海欲何之,双眼乾坤空泪予。

东南半作豺虎窟,闾阎忍使蛟蜃居。苍生之血淮水赤,请问将军意何如。

好手聊饭牛,不将笏搢插。所以百里奚,牛肥不枯乏。

一时周屏翰,千载汉循良。
宠渥分民社,疲羸赖纪纲。
洪恩随雨润,令问与风翔。
日月流年驶,江山别恨长。
已闻谈旧政,方改视新章。
贱子千官底,曾依数仞墙。
迂愚真滥吹,浩荡实包荒。
倦鸟栖林樾,哀鸿顾稻梁。
一廛联户版,余惠及耕桑。
迨此徵黄速,还闻惜寇忙。
江云牙行旆,峡树远归樯。
亟欲承颜面。於正写肺肠。
麦秋驱病马,山雨绝横塘。
意去如飞鸟,身留类触羊。
登临空怅望,竚立更凄凉。
眷注期公久,趋瞻预可量。
黄茅时节,病恼南来客。瘦得不胜衣,试腰围、都无一搦。东篱兴在,手种菊方黄,摘晚艳,泛新篘,谁道乾坤窄。
百年役役,乐事真难得。短发已无多,更何劳、霜风染白。儿曹齐健,扶□一翁孱,龙山帽,习池巾,归路从欹侧。

落日未落悬林梢,西风芦荻秋萧骚。秋江水浅石齿齿,古堤杨柳凌云高。

三老长年何促速,百丈牵船过林麓。布帆无恙晚初收,急篙撑向前村宿。

家住前村深复深,翩然谁识归来心。脱身风浪老亦足,放迹云山何处寻。

君不见陶潜松菊荒芜久,张翰莼鲈果何有。乡思方浓宦味轻,冥鸿一去空翘首。

此图不辨陶与张,吴淞远矣更柴桑。我生窃禄愧无补,时望白云怀故乡。

妙心明洁契如如,操履分明女丈夫。
庞老家风殊不二,摝篱高价许谁沽。

溪暗闻流泉,月黑不知路。时闻出涧中,幽禽学人语。

河可塞,山可移,志不可夺,义不可亏。妾为段家妇,年纪方及笄。

上堂奉翁姑,入室携两儿。儿死夫亦死,此生将何为?

昔如双鸳鸯,今日为孤雌。昔如三春花,今日成枯枝。

寒风吹短发,明月照空帷。百年在世能几时,父兮母兮不我知,青天在上将谁欺?

却有机缘在,相逢意气同。来看云起处,共话月明中。

去去程何远,悠悠思不穷。钱塘江上水,直与海潮通。

爰有蒺藜,树之中庭。日月几何,维叶青青。青青之叶,不可采撷。

凌彼嘉卉,自以为杰。念汝非种,亦天所生。怜而勿锄,乃伤我于行。

呜呼!畴昔之日,有一溉之德。不以为德,肆为残贼。

蒺藜蒺藜,谁其树之?于汝勿尤,怛焉自思。

远山葱翠近楼蓝,碧絮飞云自往还。独倚长松吟不尽,恍然身在画图间。

仗剑天下游,延津不可渡。不平事尚多,莫便化龙去。

事外心如寄,虚斋卧更幽。微风生白羽,畏日隔青油。
用拙怀归去,沉痾畏借留。东山自有计,蓬鬓莫先秋。

止戈吾旧隐,地僻少人行。高阁对山起,春云如草生。

庭昏烟影直,石尽涧声平。此夜一轮满,相思空复情。

势似孤峰一片成,坐来疑有白云生。
主人莫怪殷勤看,远客长怀旧隐情。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