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阙下寄观公

客心长念隐,早晚解书招。
看月前期阻,论山静会遥。
微阳生远道,残雪下中宵。
坐见青门柳,依依又结条。
释希昼,剑南(今四川成都)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九首。
  猜你喜欢

玉壶寒露映真色,雾阁云窗立半身。可但凌波学仙子,绝怜空谷有佳人。

谈子醉,独立睨东风。未试玉堂挥翰手,只今楚泽钓鱼翁。万事举杯空。
谋一笑,一笑与君同。身老南山看射虎,眼高四海送飞鸿。赤岸晚潮通。
破村寥落过重阳,独自撄宁葺草房。风撦红蕉仍换叶,
雨淋黄菊不成香。野猿偷栗重窥户,落雁疑人更绕塘。
他日若修耆旧传,为予添取此书堂。
枕簟凉生秋早。梦魂忒好。见玉人、且喜且悲,挨琼脸、厮偎厮抱。信言多磨,刚被山禽,悲声催晓。
觉来满船清悄。愁恨多少。知是我、怜你心微,知是你、与我情厚。谢殷勤,不易山遥水远寻到。

我爱陶渊明,脱颖深天机。丛菊绕荒径,五柳摇幽扉。

生逢卯金兴,典午势已非。著书但甲子,岁晚频歔欷。

仕宦聊复尔,樽酒真焉依。南亩犹种秫,西山同采薇。

浩歌归去来,熹微恨晨晖。迷途往莫谏,今是庶可几。

蓄琴但取意,不施弦与徽。观其四八目,贤哲在所希。

出处固有意,夫岂轻行违。谁云惮束带,辞荣俄拂衣。

念彼同产人,抚视因遄归。平生共志趣,但有一翟妃。

少陵罪责子,颇谓达道非。右丞鄙乞食,更以人我讥。

乃知第一流,尚此知音稀。妙诗发天奥,流转同衡玑。

自谓处人境,喧无车马騑。心与尘事远,地偏堪遁肥。

东篱秋色晚,悠然望翠微。真意不可辨,佳气随鸟飞。

诗辞向千载,凛凛犹光辉。我生但睎骥,望之有等威。

行怀斜川游,坐想栗里矶。九原不可作,筑亭傍崔嵬。

独取诗句名,櫩宇殊飞翚。岩谷有杳霭,花卉无纷菲。

修篁寒逼人,坐如霜雪飞。诸公赏清致,野服驰鞯鞿。

经丘复寻壑,不惮历崄崎。壶觞更命釂,藻翰各一挥。

高谈破滞论,妙处端解围。食冷或屡暖,哦诗宁忍饥。

褒假猥见及,责善非所祈。愿以靖节语,佩之如弦韦。

洛城雪片大如手,炉中无火樽无酒。
凌晨有人来打门,言送西台诗一首。

在秦楼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

灌口江源不断流,峨眉山月几番秋。
江山好处吾能记,为问江山记客否?

众星何历历,严宵丽中天。殷忧在之子,起步荒庭前。

出门今几时,书札何由宣。沉吟步能释,愁结当谁怜。

临风一长叹,泪落如奔泉。

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
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

花拂妆楼晓镜开,匆匆眉语走车雷。宓妃去后空留枕,愁损陈王八斗才。

词客东嘉起,悠悠燕市閒。行孤肱自曲,吟苦鬓先斑。

始遂丘樊乐,俄惊电露闲。橘花残石磴,槲叶满柴关。

笔掩群鹅沼,书藏二雁山。汉家求禅草,应待所忠还。

自从闽峤至延平,试问归涂第几程。
人向烟岚深处出,鸟依云树密边鸣。
润沾破屐春泥滑,寒入征衫晓雨晴。
多谢山家插杨柳,报侬今日是清明。
东风吹雨如吹尘,野烟漠漠遮游人。
须臾云破日光吐,绿波蹙作黄金鳞。
落花流水人家近,鸿雁凫瑽飞阵阵。
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
小桥侧畔有青旗,暂泊兰桡趁午炊。
入馔白鱼初上网,供庖紫筍乍穿篱。
茜裙缟袂搴帘出,巧语殷勤留过客。
玉钗坠鬓不成妆,罗帕薰香半遮额。
自言家本钱塘住,望仙桥东旧城路。
至正末年兵扰攘,凭媒嫁作他家妇。
良人万里去为商,嗜利全无离别肠。
十载不归茅屋底,一身独侍酒垆傍。
相逢既是同乡里,何必嫌疑分彼此。
小槽自酌真珠红,长床共坐氍毹紫。
捧杯纤手露森森,酒味虽浅情自深。
飞梭不折幼舆齿,鸣琴已悟相如心。
晚来独自登舟去,相送出门泪如注。
他时过此莫相忘,好认墙头杨柳树。
野人结屋临溪上,溪上白云生叠嶂。
城中车马自纷纭,朝听樵歌暮渔唱。
云林叆叇春日低,小桥流水行人稀。
桃花落尽春何处?风雨满山啼竹鸡。

潇洒堂中披晚襟,红蕉花里叶成阴。飘来无雨水长急,飞去有云山更深。

苔藓细痕缘巨石,藤萝密影挂疏林。上人莫作人间想,此地人间不可寻。

或傍茅檐或水隈,岂知环佩下瑶台。几番冰雪冻不死,一点阳春唤得回。

春阁夜寒人已去,西湖春早鹤同来。何当唱我新词曲,时向梅花酹一杯。

昼静绿阴匝,微风满院芬。
红栏昨夜雨,碧馆见朝云。
春杳鸟空怨,暖多花易醺。
须烦紫丝帐,遮护到斜曛。

于穆清庙,聿脩严祀。四县载陈,三献斯止。笾豆撤荐,人祗介祉。

神惟格思,锡祚不已。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