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世

七十八年,内空外空。
撒手便行,万古清风。
释慧性(一一六二~一二三七),号无明,俗姓李,达州巴渠(今四川宣汉东北)人。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祝发,束包南游。首谒佛照光,又造松源崇岳座下。出世蕲州资福寺,越两年,迁智度寺。后历住南康军庐山归宗能仁、开先华藏、栖贤宝觉、平江府阳山尊相、寿宁万岁等寺。理宗嘉熙元年卒,年七十六。为南岳下十九世,松源崇岳禅师法嗣。有《无明慧性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
  猜你喜欢
花尘絮雪已茫茫,一景清和便可量。
胁霁惊风眠秀麦,尾云疏雨健新秧。
莺啼未怯随春去,犬吠相催入夜长。
酒兴诗情都懒散,只将清梦试藜床。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

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柳花如雪满春城,始听东风第一声。
梦里江南旧时路,隔溪烟雨未分明。

美酒易尽悲难空,平生风义怀朱翁。翁昔酿酒鉴湖侧,百二十瓮堆醇醲。

酒成跌宕走京国,意轻万户豪千钟。归来经年卧酒病,百药尝尽如神农。

佐军粤西鏺积寇,偶探囊底收奇功。长才老谋时不遇,晚经桑海悲衰慵。

朝晞暮唶减食寐,国之舒惨如在躬。却寻故居武林市,十年久据狐兔丛。

发藏多供兵子醉,急呼朋好开泥封。倾写潋潋照盆盎,朋比公瑾秋历冬。

小车载来湖上宅,香流茵垫涎溪童。夜归踏艇误踏浪,淋漓袜履劳燖烘。

深情极意那可道,倏忽宿草埋幽宫。海隅张饮踵公子,感旧涕出知何从。

时移志事去日远,尊俎犹昔心谁同。偷生羞尘国土遇,念乱谁及君山忠。

酒人向来少成事,荆高遗恨回悲风。

酒痕衫袖尚淋漓,日压重檐睡醒时。慕寂未能蠲弈具,寻幽何必见花枝。

多才笔舌临江咏,入梦萧声隔院吹。昨夜城南新得句,愁中偷赋比红儿。

徂夏气未澄,涤暑期久误。西爽歘浮云,落晖难再驻。

轻霄泊霏微,星影见回互。疏雨润晨光,馀霭亘日暮。

冷吹不更惜,昭融逝何遽。惊兹四序改,迁此百年遇。

天物无宿留,吾生阅已屡。藏舟壑谁在,流丸迹匪故。

大力非我知,瓯臾亦何措。但此欣萧清,迟回惬幽素。

东海之东去国十万里,其洲名沧洲。
地方五百里,上有琼涛玉浪出没九岫如罗浮。
风光长如二三月,琪花玉树不识人间秋。
人鸟戏天鹿,昆吾鸣天球。
橘子如斗,莲叶如舟,白凤如鸡,红鳞如牛。
青瞳绿发紫绮裘,日夕洲上相嬉游。
铁崖道人隘九州,凌风一舸来东沤。
始青天开月如雪,锦袍着以黄金楼。
楼中仙人睨物表,瑶笙引鹤缑刍头。
戏弄玉如意,击碎珊瑚。
相招元处士,浩歌海西流。
长梯上摘七十二朵之青菡萏,玉龙呼耕三万六千顷之昆仑丘。
黄河清浅眼中见,海屋老人为我添新筹。
侍从西湖宅,安闲近水心。
门开春郭静,桥度野池深。
山翠连龙起,云楼学虎临。
芙蓉度远者,槐柳步回阴。
盛业时宗匠,斯文并古今。
典谟存大雅,金石振馀音。
畴昔留藩管,江淮拥带襟。
雍容平宇宙,潇洒在园林。
玉富难渊测,仙癯鹤可召。
步趋垂杂组,言笑响鸣琴。
补衮心无替,弹冠迹未觉。
于今幽兴极,正可辩清吟。

三朝三暮滩声转,短拍长歌出水齐。白雁书难过梦北,清猿泪不到巴西。

江连断峡风威壮,云逐荒台雨色迷。客路不堪搔首伫,黄陵月冷鹧鸪啼。

息足回阿。
圆坐长林。
披榛即涧。
藉草依阴。

行不得哥哥,未曙登程日已蹉。腹饥足趼可奈何,前山雨暗豺虎多。

村南村北鸣鹂黄,舍东舍西开野棠。坡晴渐放桑眼绿,水暖忽报秧芽长。

老翁躬耕催早起,女绩男舂妇炊黍。犊儿狂走未胜犁,蚕蚁半生犹恋纸。

一春莫笑田家苦,苦乐原来两相补。君不见踏歌槌鼓肉如山,昨日原头祭田祖。

风雨飘摇已覆巢,遗雏戢翼敢譊譊。间关谒帝君亲事,变姓投人任侠交。

无力运椎徒眦裂,有歌和筑未牙聱。欲为决策冯詹尹,知在全乾第一爻。

莫问天台落日愁,桃花片片水悠悠。
寒窗一闭秦箫月,惹得人呼燕子楼。

一切有求枉用功,想念真成著色空。差之亳釐真千里,有生劫劫道难通。

痴心望出三界外,不知元在铁围中。

记得花筵,巧夕星河,初度女牛。更四双蓂荚,十分桂魄,中元佳致,妆点初秋。蔼蔼非烟,濛濛如雾,锦水郁葱佳气浮。人人道,是王孙帝胄,今日东朝。
银潢万叶源流。见一点长庚辉绛霄。似东平为善,河间献雅,风流酝藉,西汉诸刘。恰遇称觞,蓬壶歌缓,满酌蒲萄双玉舟。椿松等算,年年醉傲,花马金裘。
佛是尘,法是尘,区区驰觅谩劳谩。
向道莫行山下路,果然猿叫断肠声。
晓燕传情,午莺喧梦,起来检梭芳事。荼コ褪雪,杨柳吹绵,迄逦麦秋天气。翻阶傍砌。看芍药、新妆娇媚。正凤紫匀染绡裳,猩红轻透罗袂。
昼暖朱阑困倚。是天姿妖娆,不减姚魏。随蜂惹粉,趁蝶栖香,引动少年情味。花浓酒美。人正在、翠红围里。问谁是、第一风流,折花簪向云髻。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