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息洪潦,画野经九州。波沈露群山,嶷嶷相婴钩。
漩洄澹兹土,平敞诚寡仇。乘高极回望,坦坦无陵丘。
先王崇皞济,建祀邦诸侯。玉帛从会同,赴告书春秋。
六雄方逐鹿,为嬴弱姬周。兹为会战场,蹀血无时休。
汉错削七国,祸生东南陬。亚夫闭高壁,坐折彊吴谋。
典午倒太阿,辟户延旃裘。淮泗漫腥膻,房心掩旄头。
人移烟火绝,榛茂豺狼游。唐纲日寖衰,盗起如螟蟊。
相携聚萑蒲,袒臂提锄耰。蟠薄数千里,焚劫无馀留。
圣朝定多垒,剑戟包貔貅。蓁蓁荆棘林,膴膴良田畴。
耒耜趣时雨,黍稷丰岁秋。昔为车骑利,今睹桑麻收。
我来宦东土,莨菪乘春流。行行次符离,固为亲交留。
樽罍且为乐,携手登高楼。是时新雨馀,风日方和柔。
云鲜乱花薄,波绿迷芳洲。羃羃游丝转,衮衮野阳浮。
调篁语双鹂,翻雪矫群鸥。爱兹登临美,况复依良俦。
聊适笑言乐,尽忘羁旅忧。翔阳何冉冉,渐与西山遒。
驿程前有期,恋此当何由。分首下岧峣,怅然登暮舟。
日莫空街生白烟,归来羸马不胜鞭。明朝又逐鸡声起,孤负日高花影眠。
画师盘礴作笔势,写出江山数千里。崔嵬绝巘如摩空,彷佛高岩起云气。
浮云开处见山骨,紫翠重重净如洗。飞泉落涧听无声,幽谷含春如有意。
武陵此去疑不远,似有桃花出流水。隔江依柳起凉风,高窗面此云山青。
客来相对坐忘倦,似说平生遁世情。我观斯图重太息,清时谁肯终泉石。
桑弧蓬矢作男儿,竹帛千春照芳绩。君不见当年伊尹耕有莘,憣然一出安斯民。
太虚茫茫星吐精,仰观何托观群星。三垣高居列宿拱,七曜以次升天庭。
观星之台自此筑,古器森立交峥嵘。吐吞日月孕精气,异采焕发坚光凝。
夏官历历亲示我,法象粗得知其名。浑天最古位居右,西洋测景开皇清。
日躔月次分杪忽,相风高尺晴空横。忆从虞后在玉衡,子来继咏灵台成。
狂秦乱纪失遗法,汉更七帝铜仪兴。递相精核迄元代,人巧上与天工并。
真收万象入指掌,岂比露盘承六茎。缘何末造不能守,往来再徙归燕京。
昔闻王孙论九鼎,虽小亦重大或轻。铸金象物尊尚尔,况为于穆图真形。
何以守之德是凭,惟皇得一符清宁。
乞还初服返巾车,为欲名山补读书。垂柳当门陶令宅,浣花临水杜陵居。
千竿竹翠抽新笋,半亩苔阴摘晚蔬。寄语南阳诸父老,使君无事自携锄。
生逢离乱不胜悲,辛苦移家志可知;从此重洋严界限,梦中犹恐见无期!
西泠西畔足句留,岚影波光霭暮秋。霜叶黄飞临水榭,夕阳红衬远山楼。
座逢知己皆名士,酒御轻寒袭敝裘。所惜汪伦迟未至,清樽不共画船游。
石梁互长虹,水流声活活。野色旷蒙山,荦确露山骨。
及此爱清涟,复乃得奇石。瞰流势欲奔,连脉断若划。
层层落芙蓉,片片碎云叶。倒卧九叠屏,喷激百道雪。
嵌空劣容杯,平铺多得月。缅昔汶阳田,二三劳争割。
我今坐盘桓,谁予复谁夺。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