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有山水癖,已忘天路游。屏迹衡门下,爱此松石幽。
青松荫我屋,白石临溪流。逍遥曳藜杖,抚玩舒烦忧。
老农解吾意,负榼远见投。忻然笑相命,且共饮数瓯。
倦即憩石坐,时还抚松讴。尽此一日乐,明日非吾谋。
醉眠松下石,孰谓此生浮。
绣斧承恩霄汉间,节旌南去几时还。苍茫析木津头路,缥缈云鳌海上山。
禁苑花浓今正发,扶桑弓健旧曾弯。并游群俊长相忆,逸驾重来许共攀。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