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山间风定水天深,閒望谁陪讲后吟。篙子船来应有语,几回明月去相寻。
我来自南今几月,万里不曾看点雪。舣舟江南烟水湾,雪作春风更奇绝。
冻云漠漠愁锁空,初闻冰霰响窗蓬。鲛人泣下玉盘碎,珠玑乱落层霄中。
须臾雪片大如指,密洒江干浩无际。白帝从以万玉妃,婀娜旂常堕雪水。
回风飘舞转交加,坐看汀洲铺玉沙。已惊绿柳早飞絮,更讶黄芦还带花。
沙头凫雁自俦侣,天暝云寒去何处。渔翁独立钓清江,披得一蓑非好句。
梁溪居士初归来,对此超然慰所怀。家在淮东阻行色,晴天且为片时开。
家住江源行入海,壮游昔有眉山苏。却登金山望乡国,夜江光怪惊栖乌。
高才盛年世清宴,归山誓水宁非诬。多难方知太平好,或出或处皆裕馀。
明季流寇祸至烈,易堂尚可安琴书。团瓢历历七十二,即今何地容潜夫。
天遗地孑几耆老,削迹夷市蜷穷庐。神州莽莽塞荆棘,三湘百粤无完区。
引绳而绝必有处,激发祸始钟巴渝。势劫驯良化豺虎,闭关猛噬安逃逋。
中江老人发过耳,家屯与国齐疮痡。十年千忧犯真宰,白头形影酬羁孤。
相过朱王慰朝暮,濡沫那得忘江湖。
覆舟之山渺天际,??万众真为鱼。千重万掩愁肺腑,溅泪惊心空友于。
眼穿望断归不得,偶观画稿疑乡闾。何时闻雁空泠峡,且视飞鸟山馆图。
罗浮梦里玉人遥,湘水春深泣翠绡。喻得空王无上法,诸天随喜作香飘。
柳烟浓,花露重,合是醉时候。楼倚花梢,长记小垂手。谁教钗燕轻分,镜鸾慵舞,是孤负、几番春昼。自别后。闻道花底花前,多是两眉皱。又说新来,比似旧时瘦。须知两意长存,相逢终有。莫谩被、春光僝僽。
观海难为水,登山半是仙。未从赤松隐,来证白衣禅。
净土疑无地,层楼别有天。消愁一杯酒,归路夕阳边。
从事有示愈以《荆谭酬唱诗》者,愈既受以卒业,因仰而言曰:“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好之,则不暇以为。
今仆射裴公,开镇蛮荆,统郡惟九;常侍杨公,领湖之南,壤地二千里。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乃能存志乎《诗》、《书》,寓辞乎咏歌,往复循环,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镂文字,与韦布里闾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厘分寸,铿锵发金石,幽眇感鬼神,信所谓材全而能钜者也。两府之从事与部属之吏属而和之,苟在编者,咸可观也。宜乎施之乐章,纪诸册书。”从事曰:“子之言是也。”告于公,书以为《荆谭酬唱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