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胪传,仗下奏、祥云五色。何况是、西山弟子,鹤山宾客。
上帝照临忠义胆,老师付授文章脉。问此君、彷佛似何人,徂徕石。
园官菜,登盘碧。田舍米,翻匙白。懒投诗见素,寄书杓直。
德耀不嫌为隐髻,龟儿已解摇吟膝。有谁怜、给札老相如,家徒壁。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高田易为瘠,下田易为肥。高田苗欲密,下田苗欲稀。
春阳三二月,阴雨来霏霏。无论高与下,青青同一时。
疏如雁行列,密若羊毛披。清风飒然至,荡漾生涟漪。
回旋合万舞,荏弱不自持。遥遥极天碧,望望深人怀。
先王制四民,士首农次之。非时尚不役,矧乃鞭与笞。
一夫不播种,世有受其饥。须知元元命,系此青青丝。
贱子为老农,敢以告有司。
此族知何族,生涯一废池。似能矜喜怒,那复辨官私。
暑雨浮萍闹,秋风牡菊迟。肯嫌同腊鼠,小嚼为纷披。
美人死后尚情深,金缕歌残泪满襟。悽绝西泠松柏下,阿谁更与结同心。
民气敦庞乐太平,鼠牙雀角少纷争。讼庭寂静閒无事,恰笑青青草不生。
春日无诗枉庆春,多情喜遇看花人。等来聚首原非偶,话到忘言总有神。
谩昔光阴难复首,且斟杯酒共尝新。剡溪雪夜舟中月,妙趣凭君独得真。
总角交难得,弹冠先后时。旧痕衣上酒,新影鬓边丝。
宦久心逾怯,情深遇恨迟。妖氛犹未扫,努力在今兹。
海上有浮云,郁郁双龙阙。何意回飙吹,翳此瑶台月。
风雨忽冥冥,九关不可谒。直木忌为瑶,甘井常先竭。
人生百年内,鼎鼎何超忽。日月跳两丸,谁鍊黄金骨。
富贵亦何为,芳华有时歇。寄声问所钦,好食山中蕨。
王子从边服,临邛惜第如。星桥拥冠盖,锦水照簪裾。
论文报潘岳,咏史答应璩。帐幕参三顾,风流盛七舆。
仙化二十四,境远难遍探。锦城使君园,雅与云洞参。
回光试一览,紫翠绝西南。池映金波静,花沾玉露甘。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