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

江渚风高酒乍醒,川途渺渺正扬舲。
浪花作雨汀烟湿,沙鸟迎人水气腥。
三国旧愁春草碧,六朝遗恨晚山青。
不须倚棹吹长笛,恐有蛟龙潜出听。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江风阵阵让人酒意咋醒,行舟扬帆行驶只觉路途遥远,一片茫茫。
溅起的浪花化作细雨眼前一片氤氲朦胧,水鸟向人俯冲,水的腥气扑面而来。
三国、六朝俱成陈迹,唯有春草、晚山依然青碧。
不想倚着船棹吹奏长笛,唯恐会有蛟龙潜出水面来听。
注释
江渚:江边
扬舲:扬帆。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如桨。

赏析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雄旷浩渺的长江,激发了多少文人的灵感诗情。这首过江诗,就是一篇得江山之助的佳作。

  首联以直叙入题,展示的是一幅江行的画面;江风阵阵,吹送着渡船从渚边出发,向着遥远的对岸驶去。然而字里行间,又隐现出了船上诗人的心态。一方面,“酒乍醒”,精神一振,于乘风破浪中自然生出浩然和快意;另一方面,“风高”必然水急,当是舟行甚速,而诗人却有“川途渺渺”之感,是一种苍凉迷惘的心情。这种既壮又悲的旅感,便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颌联写目击的江景。陆地渐远,茫茫蒙蒙如笼烟雾,所谓“汀烟”,说明渡船已到江心。此时江浪扑面而来,撞击船身而碎成沫雨,更加濡湿了视界;劈波而行搅动了水中的腥气,引来了俯冲而至的水鸟。这一联于视觉之外,尚有“湿”的触觉和“腥”的味觉,使人如身临其境;写的虽是浪花、沙鸟之类的船外之物,却现出了船行的动感;风高浪急而唯有“沙鸟迎人”,又进一步印证了“川途渺渺”的孤茫的旅况。从而将过江的题面,更加生动、淋灕地表现了出来。

  由近瞻转入远眺;更由广袤的空间而及于纵深的时间;这主产生了颈联的神来之笔。长江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而且以其天堑的地位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历史。江山年年如旧,人事几许盛衰,浩荡不息的大江最善于向人们提醒这种时空的错位。在诗歌的语言中,春草与“愁”、青山与“恨”本有着频繁的联系,而“三国旧愁”、“六朝遗恨”与“春草碧”、“晚山青”恰又无一不是本地风光,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结合。三国、六朝历史的旧愁遗恨集中反映在长江南岸地区,由此也可推断出诗人的“过江”是由北向南,此时江南已遥遥在望。

  尾联借倚棹吹笛的欲望,抒寄诗人的余情。《博异志》:“笛吹三声,水上风动,波涛沆漾,鱼龙跳喷。”苏轼《前赤壁赋》记江夜泛舟,“客有吹洞箫者,……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里的“不须倚棹吹长笛,恐有蛟龙潜出听”,从大江的一面说,益见出江上的波谲云诡,与“浪花作雨”呼应;从诗人的一面说,则是雄豪与悲凉两兼的心情的自然发露,与首联的“扬舲”之初的情调遥映。

  这首七律依过江的行程步步展开,而又一气呵成,气局严整而遒劲。尤其是颈联将怀古与即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感慨深沉,意味无尽,足称警策。这首诗曾误入同时人张弼集中,使他意外受惠,以“六朝遗恨晚山青”扬名于世。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为之辨误,断为钱晔所作。钱晔为牧斋的族祖,《列朝诗集》的说法当属可信。

赏析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雄旷浩渺的长江,激发了多少文人的灵感诗情。这首过江诗,就是一篇得江山之助的佳作。

  首联以直叙入题,展示的是一幅江行的画面;江风阵阵,吹送着渡船从渚边出发,向着遥远的对岸驶去。然而字里行间,又隐现出了船上诗人的心态。一方面,“酒乍醒”,精神一振,于乘风破浪中自然生出浩然和快意;另一方面,“风高”必然水急,当是舟行甚速,而诗人却有“川途渺渺”之感,是一种苍凉迷惘的心情。这种既壮又悲的旅感,便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颌联写目击的江景。陆地渐远,茫茫蒙蒙如笼烟雾,所谓“汀烟”,说明渡船已到江心。此时江浪扑面而来,撞击船身而碎成沫雨,更加濡湿了视界;劈波而行搅动了水中的腥气,引来了俯冲而至的水鸟。这一联于视觉之外,尚有“湿”的触觉和“腥”的味觉,使人如身临其境;写的虽是浪花、沙鸟之类的船外之物,却现出了船行的动感;风高浪急而唯有“沙鸟迎人”,又进一步印证了“川途渺渺”的孤茫的旅况。从而将过江的题面,更加生动、淋灕地表现了出来。

  由近瞻转入远眺;更由广袤的空间而及于纵深的时间;这主产生了颈联的神来之笔。长江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而且以其天堑的地位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历史。江山年年如旧,人事几许盛衰,浩荡不息的大江最善于向人们提醒这种时空的错位。在诗歌的语言中,春草与“愁”、青山与“恨”本有着频繁的联系,而“三国旧愁”、“六朝遗恨”与“春草碧”、“晚山青”恰又无一不是本地风光,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结合。三国、六朝历史的旧愁遗恨集中反映在长江南岸地区,由此也可推断出诗人的“过江”是由北向南,此时江南已遥遥在望。

  尾联借倚棹吹笛的欲望,抒寄诗人的余情。《博异志》:“笛吹三声,水上风动,波涛沆漾,鱼龙跳喷。”苏轼《前赤壁赋》记江夜泛舟,“客有吹洞箫者,……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里的“不须倚棹吹长笛,恐有蛟龙潜出听”,从大江的一面说,益见出江上的波谲云诡,与“浪花作雨”呼应;从诗人的一面说,则是雄豪与悲凉两兼的心情的自然发露,与首联的“扬舲”之初的情调遥映。

  这首七律依过江的行程步步展开,而又一气呵成,气局严整而遒劲。尤其是颈联将怀古与即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感慨深沉,意味无尽,足称警策。这首诗曾误入同时人张弼集中,使他意外受惠,以“六朝遗恨晚山青”扬名于世。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为之辨误,断为钱晔所作。钱晔为牧斋的族祖,《列朝诗集》的说法当属可信。

苏州府常熟人,字允辉,晚自号避庵。官浙江都司经历。幼即能诗,长而益工,豪富好客。有《避庵集》。
  猜你喜欢
无知老子。元住渔舟樵舍里。暂借权监。持节纡朱我甚惭。
不能者止。免苦龟肠忧虎尾。身退心闲。剩向人间活几年。
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
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曾抛钓渚入秦关,今却持竿傍碧滩。
认得旧溪兼旧意,恰如羊祜识金环。

客于江左卜行藏,帝以明公重建康。昙院已闻朱草秀,弇州何处白云长。

赭衣可得逢皋吕,青史奚由数赵张。宪府空深慈雨望,鞠城犹指法星祥。

辞天有疏频曾上,玩世无心老更狂。仙自千年吴市卒,人今一代鲁灵光。

听松便欲追弘景,辟谷应能学子房。恩许烟霞栖海曲,诏分芝术给山囊。

丹函绿检书初就,玉霤金庭路未荒。我亦拂衣从此逝,罗浮宁但忆吾乡。

孟夏草木长,垂云一何凄。零雨宵始歇,西山朝复隮。

兀然坐高舂,时闻鹁鸠啼。逢辰寡宿欢,履运伤前迷。

既无杯中物,何以写我悽。

江南有佳植,名列果品中。仙郎乃独好,官舍亲培封。

亭亭异众卉,秀茂当严冬。深绿冷逾茂,繁青寒更浓。

满树叶葱茜,阴森密成丛。岁晏不改色,傲睨雪与风。

所以玩物者,爱比松柏同。灌溉役舆隶,赋咏劳群公。

人物两奇特,永言播无穷。

去年苦旱蹄敲块,今年水多深没鼻。尔牛觳觫耕得田,水旱无情力皆废。

画中见此东皋春,牧儿超摇犊子驯。手持鸲鹆坐牛背,风柳烟芜愁杀人。

儿长犊壮须尽力,岂惜辛勤供稼穑。纵然喘死死即休,不愿徵求到筋骨。

腥风掠地战荆蒿,原兽惊人竞遁逃。回忆旧时较猎处,鼻端出火血沾袍。

团扇秋风起,长门夜月明。羞闻拊背入,恨说舞腰轻。
太常应已醉,刘君恒带酲。横陈每虚设,吉梦竟何成。

十八衣冠聚泮黉,天教喜鹊报声声。门墙栽植盈桃李,罗网收来总俊英。

遥拟元功同佐汉,更犹仙子并登瀛。清浏文运应回泰,争继圭斋播令名。

草堂人日倚吟筇,日出阴消见远峰。但愿八荒春盎盎,尽无争斗即为农。

宿雨浮山眇欲无,啾啾芦叶生群凫。
岩边树拥回流白,云际帆随反照孤。
满地菰莼翻钓舍,谁家蓑笠罢农夫。
篱花径竹垂垂没,莫遣沙崩损药炉。

君不见东京茅季伟,布褐躬耕具甘旨。烹鸡馈母供晨羞,却办草蔬为客礼。

北州高士郭林宗,一见惊嗟不能已。又不见唐朝董邵南,穷居行义无与比。

朝耕夜读养双亲,孝格天翁降祥祉。一时好事昌黎公,为作启诗歌盛美。

两君制行固已奇,姓名自足垂千祀。更有高贤为发挥,至今赫然在人耳。

几年见说西山汪,信义当时表闾里。只今家虽四壁空,却有贤孙祖风似。

力田养亲孝行高,千载董茅同一轨。孑然只影无妻儿,手自耔耘供滫瀡。

乃翁丧明三十年,膝下承颜不离跬。三时但务亲耕锄,一日何曾入城市。

朝朝敬问衣燠寒,旦旦谨察食丰菲。一畦早韭登春盘,五母黄鸡荐秋黍。

尽心自足为亲欢,岂必三牲八珍侈。谨身百不贻亲忧,父子熙熙和气里。

翁目虽瞽翁心怡,八十庞眉反儿齿。迩来瓶粟颇不悭,积善固宜天相只。

乡闾咏叹同一声,养志如君能有几。人有诗书君未学,我谓如君真学矣。

孝弟是乃百行先,为仁每必从此始。世人有亲不能养,浪著儒冠诚可耻。

何如汪君贫窭中,卓然合此秉彝理。拱辰山人孝义家,冰鉴可与郭韩拟。

闻君之风喜欲颠,挥洒龙蛇忽盈纸。诸君自感声气同,杂以清商间流徵。

既经名胜文发扬,一日传誇满桑梓。我虽病倦愧不文,亦作长谣绍貂尾。

安得是邦贤使君,特为蜚笺启丹扆。峨峨双表旌高门,题作西山汪孝子。

名配此山长不穷,来者人人为兴起。

凭栏日日俯清湍,洗竹年年斩恶竿。
十顷玻璃秋色静,一林竿籁晓声寒。
凉风有意生天末,明月无边照水端。
谁谓过清难久处,愚溪元自不相安。
羸马行迟迟,顽童去我远。时时一回顾,不觉白日晚。
路傍豪家宅,楼上红妆满。十月庭花开,花前吹玉管。
君当未贵日,岂不常屯蹇。如何见布衣,忽若尘入眼。
布衣岂常贱,世事车轮转。

怪岩摩足力,空谷答人声。

尘嚣飞不到,喜得此山深。海雨滋松色,溪风近鹤音。

泉烹阳羡茗,座听颖师琴。盘礡忘归去,斜阳下远岑。

道人挂口苍烟里,万象无声忽转雷。老去不知尘世事,东风又上屋头梅。

早设重茵便殿中,升阶就位列西东。向臣频问天颜喜,心感皇恩异数隆。

落木乱山巅,江楼雪夜船。
山川千里外,风雨一灯前。
白发翻歧路,清尊共昔年。
浮生窥妄尽,今夕故依然。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