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此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钱珝( 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 钱徽之孙, 善文词。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镫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寒窗暖足来朴朔,夜钵咒水降蜿蜒。
雪眉老人朝叩门,愿为弟子长参禅。尔来废兴三百载,奔走吴会输金钱。
飞楼涌殿压山破,朝钟暮鼓惊龙眠。晴空仰见浮海蜃,落日下数投林鸢。
有生共处覆载内,扰扰膏火同烹煎。近来愈觉世路隘,每到宽处差安便。
嗟余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湾头锦浪接。仿佛仙源人境绝。知否刘郎怨别。尚含笑断篱,吹芳平堞。
青芜绣叠。似茜裙微步烟月。閒门闭,一溪自绿,破网荐春鳜。
凄咽。杜鹃啼血。叹花底金尊易歇。燕支犹泫素靥。
彩袖分鸾,舞扇飘蝶。渡江迟画楫。悄未许寻根问叶。
殷勤祝,晚来风定,莫遣散成雪。
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弄孙今喜及其元,掌上明珠分外圆。锡命九重昭国瑞,同堂五叶庆天全。
耆英旧踵香山后,莱舞新教孺子先。堪羡添丁添一代,高年此乐过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