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从沧浪亭极日远眺,一览太湖风光。虬风物潇洒,澄静深远,烟波浩淼,水流旷远。作者完全沉浸在与天地同乐的沉醉中。其在《沧浪亭记》中说:“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作者自号“沧浪翁”,其人生境界似乎已经达到“乐天”的程度(观代哲学家冯友兰言人生有四种境界:知天、事天、乐灭、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突然,某种意识发作猛然将作者拉回到现实中,某种生命的忧思和烦恼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还”更是展现了一种意识的时间之流。扁舟急桨,撇浪载鲈,在天地归一的境界中惊现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艰难。“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则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风雨猝然与曲折蜿蜒。上阕之转折在于“忽”字,将自我生存的意识唤起,从而使得作者脱离归隐自然的混沌状态,而有意识于生存意义的危机。
“沧浪亭”取意于屈原《渔父》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达了古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故而可以看出,苏舜钦始终摆脱不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情结。很自然响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苏舜钦被削职时正值人生壮年(37岁),因此对“华发改朱颜”有深切的担忧。欲对历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阕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凭临寒潭隐居,却担心不被鸥鸟信任和接纳自然是托辞,生命看不到出路,时间正黯淡着光芒,未来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负的机会太渺然,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词以那种看似闲适却以充满反抗与无奈情绪的“无语看波澜”的情景收场。正点出这句真理:所谓波澜便是世间,世间便是波澜。
这首词虽侧重写太湖风景,抒发作者愤激之情,但作者由遭谗而退隐,再到心甘情愿地退隐,由忧谗畏讥转为愤世嫉俗,进而转为疏狂的心路历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奋力抗争的积极人生观。刘熙载有言:“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昧。”(《艺概·词曲概》)苏舜钦这位倚声家深得其妙。词中,他由“烟雾深锁”转为“落日暴风雨”,而至“刺棹穿芦荻”。由“方念陶朱张翰”转为“拟借寒潭垂钓”。再到“无语看波澜”,一转一深,越转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从而揭示出词作的底蕴。
夕阳村路。诗筇瘦,平林秋意如许。天涯可奈感飘零,恁打头飞处。
向晚菊、篱边认误。漫教倦客吟愁句。只一夜霜华,顿减了浓阴,尽西风便吹去。
何况画里江南,几人家在,此时归棹无主。那禁摇落好年光,散似搏沙聚。
向稗稏村头且住。柴扉乱逐昏鸦舞。剩有著书身,槭槭萧萧,闭门听雨。
坐夏不出户,尘缘净于扫。羽客苕溪来,访我无生道。
无生不可学,可学成缴扰。有物天地先,冥冥还杳杳。
仙凡本一致,明悟当及早。蹠蹻岂永年,颜冉未曾夭。
南薰破炎热,浓绿莺声老。与子两忘言,尘寰即蓬岛。
黄头雀,觜交交,尾倬倬,突然散去云路邈。东村四面禾黍稠,欲下未下惊呼俦。
牛羊上山鸡犬睡,翩跹蹙步来相求。日斜深堑有罗网,投宿青冥依筱荡。
沙鸣羊角转峥嵘,蹴踏虬枝犹倔强。谁知檐下息尔躯,夜半沥血逢精鼩。
唇焦舌烂救不得,一缕性命才须臾。君不见螳螂捕蝉上高树,企足昂头忘反顾。
人生吞噬更可怜,腊月未穷谁悔悟。
留寒禁暖。暗把春痕,蹙芳园眉妩。绣帘高卷,临芳沼、但曳垂杨千缕。
篆烟琴韵,尽画阁、低回无语。记去年、满树幽香,不似这番凄楚。
参差双燕还来,看涎尾红襟,都带离绪。萋萋芳草,料遍满、昔日王孙行处。
香泥易斩,莫更啄、江洲蘅杜。消几许、庭院黄昏,且下重帘归去。
不信操觚好事家,纷纷奇遇竟非夸。人间贱我如泥土,艳我还如一品花。
九峰势回合,灵境依此选。竹藏溪路深,松覆山殿满。
仙坛富芝菌,师塔饱菭藓。鼎气丹雘混,香烟龙虎篆。
曲沼觞流羽,蔬厨水通笕。风清鸟声悦,日霁天容善。
双趺迹犹存,二青蜕未远。卢师几时去,枯柘经年断。
访古足流连,探奇愈纷衍。黄金布初地,大树斜阳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