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沧浪亭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注释
淡伫:安静地伫立着。
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
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
陶朱:春秋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鉴于勾践难于共富贵,遂弃官从商。
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不久,囧果被杀。
撇浪:搏击风浪。
汀湾:水中港湾。
寒潭:指在丹阳的小潭。此时作者人在苏州。
鸥鸟相猜:《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与鸥鸟亲近,但当他怀有不正当心术后,鸥鸟便不信任他,飞离很远。这里反用其意,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
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
刺棹:即撑船。

评析

  苏词仅存此一首,作于被迫闲居期间。词人壮年被斥退出官场,个人志向不得施展,内心的愤慨可想而知。词的上片写隐逸之乐。在湖山之间潇洒度日,与“鱼龙”为伍,追慕陶朱、张翰之为人,扁舟垂钓,载鲈归来。自然界的风风雨雨都不置心中,它们也不可能象官场中的暴风雨那样伤害词人了。下片才写出被迫过这种生活的痛苦。宋代文人士大夫皆有“先忧后乐”的济世精神,轻易不言退隐。即使言及隐逸,或者是故作姿态,或者是出于无奈。苏舜钦就是出于无奈。所以,过片明确表示:“丈夫志,当盛景,耻疏闲”,其真实心声是抗拒、排斥这种生活方式。对“壮年”的追问,充满着愤慨不平之气,词人其实并不“潇洒”,并不超脱。故作“垂钓”状,事实上则“又恐鸥鸟相猜”,这依然是词人内心进与退矛盾的形象表露。“无语看波澜”的结局,就是一种不甘心的表示。词人后来再度出仕,就说明了一切。

赏析

  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

  从沧浪亭极日远眺,一览太湖风光。虬风物潇洒,澄静深远,烟波浩淼,水流旷远。作者完全沉浸在与天地同乐的沉醉中。其在《沧浪亭记》中说:“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作者自号“沧浪翁”,其人生境界似乎已经达到“乐天”的程度(观代哲学家冯友兰言人生有四种境界:知天、事天、乐灭、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突然,某种意识发作猛然将作者拉回到现实中,某种生命的忧思和烦恼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还”更是展现了一种意识的时间之流。扁舟急桨,撇浪载鲈,在天地归一的境界中惊现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艰难。“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则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风雨猝然与曲折蜿蜒。上阕之转折在于“忽”字,将自我生存的意识唤起,从而使得作者脱离归隐自然的混沌状态,而有意识于生存意义的危机。

  “沧浪亭”取意于屈原《渔父》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达了古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故而可以看出,苏舜钦始终摆脱不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情结。很自然响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精神。苏舜钦被削职时正值人生壮年(37岁),因此对“华发改朱颜”有深切的担忧。欲对历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阕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凭临寒潭隐居,却担心不被鸥鸟信任和接纳自然是托辞,生命看不到出路,时间正黯淡着光芒,未来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负的机会太渺然,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词以那种看似闲适却以充满反抗与无奈情绪的“无语看波澜”的情景收场。正点出这句真理:所谓波澜便是世间,世间便是波澜。

  这首词虽侧重写太湖风景,抒发作者愤激之情,但作者由遭谗而退隐,再到心甘情愿地退隐,由忧谗畏讥转为愤世嫉俗,进而转为疏狂的心路历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奋力抗争的积极人生观。刘熙载有言:“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昧。”(《艺概·词曲概》)苏舜钦这位倚声家深得其妙。词中,他由“烟雾深锁”转为“落日暴风雨”,而至“刺棹穿芦荻”。由“方念陶朱张翰”转为“拟借寒潭垂钓”。再到“无语看波澜”,一转一深,越转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从而揭示出词作的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词是苏舜钦的仅存之词。北宋庆历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庆历新政”,苏舜钦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保守派想打击改革派,弹劾他监守自盗,被撤职流寓苏州。并在此购下了一处荒废不堪却很幽静的花园,临水买石筑成沧浪亭之后,写有著名的《沧浪亭记》。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猜你喜欢
绮筵移暮景,紫阁引宵烟。隔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
声流三处管,响乱一重弦。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

西子湖头并采莲,昭阳宫里便如仙。新承恩宠应谁妒,敢学颦眉为乞怜。

密密窝中养妙倪,恐因题扁被人知。
了无声臭谁能测,纵有神明岂足窥。
此外不忧还不惧,於中何虑更何思。
浩然一气充天地,谁道吾侪老未衰。
探怀授所欢。
愿醉不顾身。
渔艇间撑过水东,乱云含雨晚溟濛。
绝怜郊野依林壑,更拓轩窗贮竹风。
剩与烟波开霭杳,却须菑翳略疏通。
间居可忍虚吟啸,载酒来时社友同。

急鼓疏钟催报晓。楼上今朝,卷起重帘早。环佩珊珊香袅袅。

尘埃不到蓬莱岛。

何用环玑相映照。韵美形清,自有天然好。莫向尊前辞醉倒。

松枝鹤骨偏宜老。

识破无人无我,何须求拂求仙。随时随处总安禅。一切幻尘不染。选甚山居野处,何妨闹市门前。执中守正固三田。久久神珠出现。

寒不能生暖不消,融融转觉望中遥。东皇富贵谁能识,尽把黄金铸柳条。

夕阳村路。诗筇瘦,平林秋意如许。天涯可奈感飘零,恁打头飞处。

向晚菊、篱边认误。漫教倦客吟愁句。只一夜霜华,顿减了浓阴,尽西风便吹去。

何况画里江南,几人家在,此时归棹无主。那禁摇落好年光,散似搏沙聚。

向稗稏村头且住。柴扉乱逐昏鸦舞。剩有著书身,槭槭萧萧,闭门听雨。

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

谁云度岭即炎方,十月山桥满屐霜。蕉亸故衣羞恋绿,菊留残朵欲飞黄。

鹧鸪有意怜行客,茅屋无烟锁夕阳。此日观风增感慨,马蹄随处有荒凉。

去市未为远,到门终是幽。
小池阶下满,嘉木雨余柔。
鸟影高台近,春香各径浮。
不妨车马客,暂此共林丘。

坐夏不出户,尘缘净于扫。羽客苕溪来,访我无生道。

无生不可学,可学成缴扰。有物天地先,冥冥还杳杳。

仙凡本一致,明悟当及早。蹠蹻岂永年,颜冉未曾夭。

南薰破炎热,浓绿莺声老。与子两忘言,尘寰即蓬岛。

黄头雀,觜交交,尾倬倬,突然散去云路邈。东村四面禾黍稠,欲下未下惊呼俦。

牛羊上山鸡犬睡,翩跹蹙步来相求。日斜深堑有罗网,投宿青冥依筱荡。

沙鸣羊角转峥嵘,蹴踏虬枝犹倔强。谁知檐下息尔躯,夜半沥血逢精鼩。

唇焦舌烂救不得,一缕性命才须臾。君不见螳螂捕蝉上高树,企足昂头忘反顾。

人生吞噬更可怜,腊月未穷谁悔悟。

日暮途长马足忙,孤村高树隐苍茫。河声直共秋声吼,酒气难浇夜气凉。

星汉依依低野店,旌旗黯黯动沙场。明朝早起呼童仆,料理征衫向故乡。

杰石何空洞,中藏一寺幽。
不须补天漏,时觉有云浮。
蟾吐半轮日,鲸吞万斛舟。
兹岩本同姓,欲去且迟留。

留寒禁暖。暗把春痕,蹙芳园眉妩。绣帘高卷,临芳沼、但曳垂杨千缕。

篆烟琴韵,尽画阁、低回无语。记去年、满树幽香,不似这番凄楚。

参差双燕还来,看涎尾红襟,都带离绪。萋萋芳草,料遍满、昔日王孙行处。

香泥易斩,莫更啄、江洲蘅杜。消几许、庭院黄昏,且下重帘归去。

不信操觚好事家,纷纷奇遇竟非夸。人间贱我如泥土,艳我还如一品花。

九峰势回合,灵境依此选。竹藏溪路深,松覆山殿满。

仙坛富芝菌,师塔饱菭藓。鼎气丹雘混,香烟龙虎篆。

曲沼觞流羽,蔬厨水通笕。风清鸟声悦,日霁天容善。

双趺迹犹存,二青蜕未远。卢师几时去,枯柘经年断。

访古足流连,探奇愈纷衍。黄金布初地,大树斜阳晚。

净扫松门坐绿苔,水声逗石响奔雷。忽惊野鹿驱烟过,又见昏鸦驾日回。

曲木全支衰草住,矮檐半向夕阳开。山林未乏忘形友,日与孤云自往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