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棘蓬禅老舌纵横,小阁谈元夜气清。顿觉心空重及第,信知兹理本无生。
两岸垂杨,一湾芳草,深护龙洲。想夜雨当年,主人云卧,雷门春水,忽占鳌头。
白简凝霜,铁冠峨豸,十载登朝侍冕旒。人争避,行行骢马,按部洪州。
大江章贡交流。有卷雨、飞云帝子楼。看霜雪威棱,豺狼遁野,云霄风力,雕鹗横秋。
白首怀乡,丹心恋阙,客梦时时到旧丘。烦君去,把穷檐民瘼,子细咨鲰。
探幽兴不穷,路转寺门右。雨余山路湿,侧足敢驰骤。
崆峣千人岩,鬼工为琢镂。初进坳堂形,气暖若含酎。
其旁窅冥冥,惟闻阴风吼。缘壁伛偻行,踣前惊踬后。
怪石骇心魂,仰面石齿斗。此境难久留,出险神犹瞀。
僧移茗具来,掬泉敢浮沤。茶烟袅孤细,微有白云逗。
石花点新绿,气与涧芳糅。幽鸟啼一声,林际残阳漏。
缓步归山房,暝色敛群岫。
郊原久烽火,四野何萧索。畴堪倭更来,虔刘恣凶虐。
碣石已屠城,平山复残爚。闯迫惠城东,公私俱惊愕。
督府镇鹅阳,征兵连负郭。进战未有期,内变复中作。
叛卒讧糜沸,反戈事剽掠。主将已见戕,复赴潘侯幕。
执侯质倭夷,共缔攻城约。我侯了不惊,胸襟何磊落。
兵刃谁能加,忠信驯鲸鳄。一朝反间行,叛徒俱受斫。
万姓已阽危,幸免填沟壑。生全谁之功,日远愈炤焯。
倭夷嗣殄灭,无恙侯如昨。忠义神所歆,固令脱锋锷。
朝宁重贤能,领兹专城托。昆阳宠命新,蛮方待经略。
膏车赴滇南,行李惟空橐。嗟余本疏庸,辱侯情匪薄。
念侯日将远,寸衷孰云乐。愿言崇令德,勋业标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