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首联把“扰扰”和“风雨”、“尘埃”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殷勤来访、奔走于权贵之门的上人形象。“扰扰”表明了诗人无奈而不堪的心情。《诗经·风雨》中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表达见到朋友时平静又喜悦的心情。诗人在这句中也暗用“风雨”的典故,却是在委婉表达对广宣上人频频造访的不满。
颔联说到自己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说的显然是反话,可以理解为是对广宣上人拜访的委婉谢绝。“惭”、“愧”连用,诗人在自谦的同时,表达出他和上人在立身处世问题上的不同见解,他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隔阂。
颈联仍是自谦,说自己读书没有收获。其中的“未能回”可以理解为没有回去,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广宣上人以诗相赠,诗人自谦才疏学浅,整日推敲也无法答复。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对广宣上人的回绝。诗人强调他学习的是儒家圣道,推崇的是孔孟之学,暗含他和上人之间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尾联提到了“红叶”有几堆,在王维《山中》有“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句,“天寒红叶”的意象刻画出清冷寂寞的初冬景象。诗人化用王维诗意,表达他对上人的微讽之意。广宣上人的住所是寺庙,但他整日在外奔走,以至于很少待在寺庙之中。诗人说红叶堆积,无人打扫,旨在劝这位上人当回到寺庙之中。这仍然是在委婉表达对广宣上人的不满。
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老等学说。但偏偏有所谓高僧广宣上人,频频以诗文讨教。诗人出于礼貌,又不能不略为敷衍,但内心深处对于这种奔走于权贵之门的僧人,是非常无奈而又鄙薄的。诗题中的“频”字已经表达出不耐之情。诗人采用了委婉暗示的手法,向广宣上人说明他的态度。诗人自谦的语气一以贯之,他在暗示广宣,你我之间的过多交往对双方都没有太多益处。最深处的原因是各自坚守的大道不同,各自安身立命的所在不同。诗的结尾用意巧妙,意在讥讽僧人终日不归。诗人说天寒寺冷,红叶堆积,希望点醒广宣上人:既然号称高僧,就应该在寺庙中潜修佛理,弘扬佛法,不必终日奔走在外、踪迹难寻。这首诗还意在传达一种诗人所谓“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有负于初心”的人生感喟(韩愈《〈五箴〉小序》语)。整首诗平易坦荡,不用事,不屈己徇人,言语之间颇能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中峰鍊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
暗蛩啼近牖,沉沉渐觉,池添宫漏。才卷桃笙,已道枕函冰透。
不奈天街旅橐,碎打得、秋心僝僽。灯似豆。空阶夜雨,愔愔来又。
回头五十三年,消几曲清歌,几壶醇酒。白发红颜,事事总成孤负。
天际轻阴未散,早过了、斜阳时候。归去否。青山也如人瘦。
寻阳地洼湫,民庐如井蛙。况复淫雨涨,鱼鳖居其家。
城市半行潦,山瀑奔谽谺。哀哉田中稻,夜霖伤胎花。
父老吁诉我,乞电收金蛇。我来叩神庙,雨脚仍随车。
檐滴作冰箸,黑云堆墨鸦。吾诚岂足感,惠我民师嘉。
潭龙洞且睡,羲驭鞭其挝。愿借扶桑暾,照此恒河沙。
秋成祝报赛,岂但操豚豭。归来坐待命,不敢道放衙。
恨轻被、红尘缠著。往岁湖山,似曾留约。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何托。
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
萧索。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
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