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宣上人频见过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朝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广宣上人一年到头不停地来拜访我,风雨无阻灰尘也难挡。
一直都很惭愧对朝中大臣没有什么助益,也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
经年累月学习儒家圣人之道却没有太多的收获,整日吟诗也顾不上回到住所。
天气寒冷寺庙中的游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
注释
广宣上人:生平不详。上人,对僧侣的尊称。
三百六旬:一年到头,这里是经常之意。扰扰:忙乱的样子。
冲:冒过,撞过。
惭:一作“为”。朝士:朝官。裨(bì)补:有所补益。
道:这里指儒家之道。
回:回来,或者理解为回复。

赏析

  诗的首联把“扰扰”和“风雨”、“尘埃”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殷勤来访、奔走于权贵之门的上人形象。“扰扰”表明了诗人无奈而不堪的心情。《诗经·风雨》中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表达见到朋友时平静又喜悦的心情。诗人在这句中也暗用“风雨”的典故,却是在委婉表达对广宣上人频频造访的不满。

  颔联说到自己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说的显然是反话,可以理解为是对广宣上人拜访的委婉谢绝。“惭”、“愧”连用,诗人在自谦的同时,表达出他和上人在立身处世问题上的不同见解,他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隔阂。

  颈联仍是自谦,说自己读书没有收获。其中的“未能回”可以理解为没有回去,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广宣上人以诗相赠,诗人自谦才疏学浅,整日推敲也无法答复。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对广宣上人的回绝。诗人强调他学习的是儒家圣道,推崇的是孔孟之学,暗含他和上人之间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尾联提到了“红叶”有几堆,在王维《山中》有“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句,“天寒红叶”的意象刻画出清冷寂寞的初冬景象。诗人化用王维诗意,表达他对上人的微讽之意。广宣上人的住所是寺庙,但他整日在外奔走,以至于很少待在寺庙之中。诗人说红叶堆积,无人打扫,旨在劝这位上人当回到寺庙之中。这仍然是在委婉表达对广宣上人的不满。

  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老等学说。但偏偏有所谓高僧广宣上人,频频以诗文讨教。诗人出于礼貌,又不能不略为敷衍,但内心深处对于这种奔走于权贵之门的僧人,是非常无奈而又鄙薄的。诗题中的“频”字已经表达出不耐之情。诗人采用了委婉暗示的手法,向广宣上人说明他的态度。诗人自谦的语气一以贯之,他在暗示广宣,你我之间的过多交往对双方都没有太多益处。最深处的原因是各自坚守的大道不同,各自安身立命的所在不同。诗的结尾用意巧妙,意在讥讽僧人终日不归。诗人说天寒寺冷,红叶堆积,希望点醒广宣上人:既然号称高僧,就应该在寺庙中潜修佛理,弘扬佛法,不必终日奔走在外、踪迹难寻。这首诗还意在传达一种诗人所谓“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有负于初心”的人生感喟(韩愈《〈五箴〉小序》语)。整首诗平易坦荡,不用事,不屈己徇人,言语之间颇能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此时诗人在京城任职。广宣上人是一位很活跃的诗僧,以诗文和京城中的士大夫结交。诗人对广宣上人的频频造访甚感厌烦,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新篁依约佩初摇。老石润山腰。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
从教三径入渔樵。对此觉尘消。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
轻裁鸭绿任金刀,不怕西风断野蒿。酬赠既无青玉案,
纤华犹欠赤霜袍。烟披怪石难同逸,竹映仙禽未胜高。
成后料君无别事,只应酣饮咏离骚。

肮脏从来不易俦,低徊身世亦悠悠。离群断雁虽难偶,得两明珠岂待求。

强挹馀尘时琢句,问寻陈迹自经丘。清时醉尉知何在,似是人多识故侯。

吴楚半秋色,渡江逢苇花。云侵帆影尽,风逼雁行斜。
返照开岚翠,寒潮荡浦沙。余将何所往,海峤拟营家。
鲁僖有贤裔,家在吴江东。
宏词与奥学,浩渺江无穷。
魁然栋梁姿,久困荆棘中。
抱能未施邦,殆与张籍同。
人皆盲於心,我目昏不矇。
而君乃能勇退,奉祠环堵宫。
筑圃号通隐,花竹罗青红。
郡山涌其前,湖光湛冲瀜。
日哦松菊间,志气骄王公。
客来醉需堂,饮食沾奴童。
嗟予老且倦,齿豁仍头童。
田芜未能归,惭愧通隐翁。
午窗春睡中,堆枕起来时。
瘦怯罗衣褪,慵妆鬓影垂。
旧愁消不尽,新恨忽相随。
有蝶传魂梦,无鸿寄别离。

中峰鍊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

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
别有樽前挥涕语,英雄迟暮感黄金。

家在大江东复东,去君一舍碧流通。那知临水登山处,同寄飞蓬断梗中。

愁绝杯中千里月,梦萦江上一帆风。只今且作须臾意,更典云裘醉小丛。

走遍江南二十州,庐山未到谩悠悠。故知尘事相邀阻,唯想他年取次游。

一穗香云拥博山,毛锥吸尽墨池湾。
诗如骊颔生明月,人似龙媒出帝闲。
洒落高情忘固陋,峥嵘健论起衰孱。
苍髯半雪吾休矣,却怕飞腾不可攀。

暗蛩啼近牖,沉沉渐觉,池添宫漏。才卷桃笙,已道枕函冰透。

不奈天街旅橐,碎打得、秋心僝僽。灯似豆。空阶夜雨,愔愔来又。

回头五十三年,消几曲清歌,几壶醇酒。白发红颜,事事总成孤负。

天际轻阴未散,早过了、斜阳时候。归去否。青山也如人瘦。

仪曹苦厌为山囚,雾障烟屏看未休。行过白峰三十里,桐庐江上重回头。

云陛褰珠扆,天墀覆绿杨。隔帘妆隐映,向席舞低昂。
鸣佩长廊静,开冰广殿凉。欢馀剑履散,同辇入昭阳。
东垣步秋水,几曲冷玻璃。沙鸥一点晴雪,知我老无机。共约经营五亩,卧看西山烟雨,窗户舞涟漪。雅志易华发,岁晚羡君归。月边梅,湖底石,入新诗。飘然东晋奇韵,此道赏音稀。我有一峰明秀,尚恋三升春酒,辜负绿蓑衣。为写倦游兴,说与水云知。

边患无今古,兵机有是非。课耕曹玮略,敢战狄青威。

拓地先朝远,通经大将稀。奇功收积石,沧海未全归。

寻阳地洼湫,民庐如井蛙。况复淫雨涨,鱼鳖居其家。

城市半行潦,山瀑奔谽谺。哀哉田中稻,夜霖伤胎花。

父老吁诉我,乞电收金蛇。我来叩神庙,雨脚仍随车。

檐滴作冰箸,黑云堆墨鸦。吾诚岂足感,惠我民师嘉。

潭龙洞且睡,羲驭鞭其挝。愿借扶桑暾,照此恒河沙。

秋成祝报赛,岂但操豚豭。归来坐待命,不敢道放衙。

恨轻被、红尘缠著。往岁湖山,似曾留约。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何托。

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

萧索。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

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

南浦寒潮急,西岑落日催。云帆片片趁风开。远映碧山来。出没轻鸥舞,奔腾阵马回。船头浪吐雪花堆。昼鼓殷春雷。

结发事孔颜,嚣嚣恣仰止。壮怀久拓落,一旦副知己。

儒冠不误人,况乃私天子。尧舜可再生,夔龙未终死。

中夜激衷肠,耿耿图国士。丈夫遇明时,功名安足比。

功名岂能捐,所保在廉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