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不少写风荷的句子,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如果只取其一点来比较,应当说,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这里,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篇》),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摊破浣溪沙》词,下半阕换头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历来为人所传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这两句不如它的上半阕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赞赏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原词接下来还有两句是:“还与韶光共顦顇,不堪看。”这几句词以及王国维的赞语,正可以作杜牧这两句诗的注脚。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
小学倚在门,大学升在堂。众星自伏见,两曜常晖光。
伊我思古人,踽踽复凉凉。
借寇歌廉春有脚。皂盖朱幡,辉映江阳郭。一喢清泉斟且酌。
候人无事闲铃阁。
瘴域岚方劳锁钥。静柝沉锋,虎凶成鸾鹤。风飐归旌诗满橐。
休迟竹马儿童约。
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中刘豫州。拥兵入蜀万貔貅,孱璋送国来迎头。
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酒酣握手登高丘,极目紫芋蹲春畴。
富乐之名此其由,君闻此说还信不。当时兵起四十秋,拆屋不足供诛求。
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山僧笑言客罢休。
片玉曾夸我,牵丝许问名。雁书来报晚,耿耿幼时情。
万里槎浮碧汉,十年鹄立红云。龙墀乞得故乡身,风月许平分。
魏国归时已老,会稽仕日犹贫。世间无此锦堂春,富贵少年人。
漫言二十六鸳鸯,未抵惊魂一片香。汉渚不嫌空解佩,宋家应叹枉窥墙。
烛光高下迷琼树,月影参差妒玉堂。素女抚心天老笑,人间何物不昌昌。
水逆兼风逆,难穷汗漫程。船头折杨柳,客里过清明。
江垄凄烟雨,天涯远弟兄。相悲重相别,愁绝海云横。
月照星河织女机,春风花草弄晴晖。楚宫台榭堪寻访,□见容斋数日归。
香销玉减,又东风、断送轻红缭乱。谁倚湘帘弹粉泪,一霎闲阶吹满。
天上琼宫,人间金屋,艳色难常恋。飘零如许,杜鹃深夜啼断。
惆怅薄命生成,韶华逝水,梦里人难唤。曾怕寒欺围锦帐,又替花愁春短。
忍拾残脂,慵寻碎佩,独立深深院。多情明月,照来离恨何限。
湖上青山太不情,年年冷笑行人行。寺门老柳争舒眼,看尽别离浑不管。
琴鹤楼,何不移去荒溪之侧穷严幽,我不复见何怨尤。
乃当湖山花木最佳处,葡萄深杯酾红油。一时朋友自胶漆,万古弟兄曾劝酬。
黄垆黄垆非少壮,不须邻笛增恓怆。成佛生天本是虚,求官作达夫成妄。
西冷依旧好风烟,回首经今十年。吟魂醉魄难呼取,独立西江三板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