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两句则是说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我读东野诗,因知东野心。穷愁不出门,戚戚较古今。
肠饥复号寒,冻折西床琴。寒苦吟亦苦,天光为沈阴。
退之乃诗豪,法度严已森。雄健日千里,光铓长万寻。
乃独喜东野,譬犹冠待簪。韩豪如春风,百卉开芳林。
郊穷如秋露,候虫寒自吟。韩如锵金石,中作韶濩音。
郊如击土鼓,淡薄意亦深。学韩如可乐,学郊愁日侵。
因歌遂成谣,聊以为诗箴。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
莫听子规呼。
地员辨土宜,管子精擘画。大略分三等,有施长七尺。
以之测土深,高下定为格。其次亢仓子,遗言亦可绎。
耕道计手足,苗行审强弱。差不许毫釐,皎若别黑白。
匪独《豳风图》,可以绘殿壁。人满既可忧,生事又相迫。
与其算锱铢,毋宁辨菽麦。樊迟非小人,学稼今上策。
好在银瓶秋露光,借君云梦到枯肠。解浇万里客愁破,暂吐十年黄卷香。
江水苦摇梁苑梦,海棠新学汉宫妆。天东四月春如许,坐待白衣投醉乡。
仲春天气佳,万象欣改色。我行六峰外,遥见江郎石。
二仪辟混沌,牵牛委晶魄。鼎列台辅姿,玉蕴圭璋德。
三神浮瀛海,喷薄东一极。钜鳌因戴之,仙宫晃金碧。
斯连厚坤轴,乃弃姑篾域。直上青莲花,或陨樵舍侧。
安知非异境,自与三神敌。于时揽深秀,云雾忽巾幂。
微风稍飘飖,空翠疑乱滴。杂英敷阳艳,嘉木生午寂。
交交黄鸟音,好在千丈壁。二年思晤对,百里今咫尺。
烟波动落照,道路阴已夕。尚恋女娲功,踌躇望西北。
嶓冢东流日变迁,淤湖春麦绿成田。渐繁生齿兵戈后,试数儿童陇亩前。
西顾犹愁回纥马,南漕久废运河船。谈何容易匡时略,搔首斜阳古郭边。
事有怕爱,语分忙闲。左右前后,内外中间。青云千里,紫气浮关。
五星东井,微臣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