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马缰轻勒,西风伴送我这个使金行客。虽已三天,我仍行道迟迟,留恋故都风物。汴京是我的家乡,黍离麦秀之地,曾是繁华街陌。远眺双阙龙凤影,宫内空剩鸳鸾阁。再也没有人,持笛天津桥,傍宫阙。眼前只见苔花碧。
天助我大汉,人民怀念宋朝;金虏当灭,他们的臣子都离心离德。愿王师,泰山压顶行天讨,快收复故国。老夫空有救国术,却无由得献平戎策。只新诗准备,待河清海晏,祖国统一。我放开歌喉,吟唱春色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
缓辔(pèi):放马徐徐而行。
三宿:三天。
桑梓:故乡的代称。
锄耰(chúyōu):前者指锄,后者用以整地,类似耙之功用。
双阙:宫城前供了望的楼。
龙凤影:谓龙楼风阙。
相:看重。
鳌极:指边疆。
平戎策:平定异族入侵的策略。
办:准备。

赏析

  首先说一下,词题中的“怀古”。从全词内容看,实在没有多少“怀古”成份。写孔、孟之事是在运用典故,擫笛宫墙是借喻,都是一点即可,没有就古人之故事作深入阐述。而其余部分则都是在写自己,说当世,以“伤今”则更为妥当。大概是因为“伤今”不便明说,只好借“怀古”来打打掩护罢了。

  起笔“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就用了《孟子》两处的典故。《孟子·公孙丑下》说孟子离开齐国,在齐国都城临淄西南的昼县留宿了三晚才离去(“三宿而后出昼”)。有人背后议论他为什么走得这样不爽快,孟子知道了就说:我从千里外来见齐王,谈不拢所以走,是不得已才走的。我在昼县歇宿了三晚才离开,在我心里还以为太快了哩,我岂是舍得离开齐王啊!——这就是“三宿”两字所概括的内容。又《万章下》说:“孔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这两句用典,很能表达词人留恋旧京、故乡,至此不得不去而又不忍离去的心情。再加以“缓辔”二字表行动带难舍之意,“西风”二字表时令带悲凉之情,充分衬托出词人此际的心绪。不想行而终须行了。“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昔日汴京繁华时,“都城左近,皆是园圃。……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东京梦华录》卷六)。此时词人行到故乡郊外,只见旧日园林,尽成种庄稼之地(锄耰是种田的农具),感慨之情,已含景中。词写到郊外农村景色,说明离京已有一段路了,然后接写“双阕远腾龙凤影,九门空渐鸳鸾翼”,回过头来再说城内。词题为“出京”,按行路顺序是由城内出至郊外,这里倒过来写并非无故,盖所写城内景观乃是在郊外回望所见,一个“远”字足以说明,条理还是顺的。“桑梓”三句除寓有黍离之悲,更重要的是为回头望阕作必要的过渡。“双阙”句写回望眼中所见宫殿影象。《东京梦华录》卷一“大内”条说:“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词人出郊回望所见的正是龙凤双阕之影。“双阙”代指大内皇宫,其中曾经有过朝廷、君王,统包在“双阙”之内,然而它“远”矣!“远”字体现了此时眼中空间的距离,更体现了心上时间的距离。故国沦亡,心情无法平静。

  “九门”句更作进一步的嗟叹。“九门”泛指皇宫,“鸳鸾”本为西汉后宫诸殿之一,见班固《西都赋》和张衡《西京赋》。这里特拈出“鸳鸾”一处以概其余,则为了与上句的“龙凤”构成对偶。由“鸳鸾”又生出一“翼”字,与上句的“影”字为对。句言后宫“空渐”,语极沉痛,其中包含着汴京被金攻破后“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宋史·后妃·哲宗孟皇后传》)这一段痛史。“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用元稹《连昌宫词》“李笛傍宫墙”句而反说之。天宝初年唐室盛时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宫中新制乐曲,声流于外,长安少年善笛者李笛听到速记其谱,次夕即于酒楼吹奏。此词反用其事,以“无人擫笛”映照宫苑空虚、繁华消歇景况;苔花自碧,亦写荒凉。其陪同使节北行词中也有“神州未复”、“独怜遗老”的感情抒发。至此回经旧都,远望宫阕,宜有许多感叹之情;而图谋克敌恢复中原的急切心事,亦于此时倾吐,于下片见之。

  上片多写景,情寓景中,气氛压抑悲怆。下片转入议论,仍是承接上片牵国事的意脉,而用语则转为显直,大声疾呼:“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汉”、“虏”字代指宋与金,“天”谓“天意”。古人相信有“天意”,将事势的顺逆变化都归之于“天”。“天相”意为上天帮助,语出于《左传·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天厌”出《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厌”谓厌弃。事势不利于金即有利于宋。《永乐大典》卷一二九六六引陈桱《通鉴续编》载:“金主自即位,即为北鄙阻等部所扰,无岁不兴师讨伐,兵连祸结,士卒涂炭,府藏空匮,国势日弱,群盗蜂起,赋敛日繁,民不堪命。……韩侂胄遂有北伐之谋。”

  就在李壁等出使的这一年春,邓友龙充贺金正旦使归告韩侂胄,谓在金时“有赂驿吏夜半求见者,具言虏为鞑(蒙古)之所困,饥馑连年,民不聊生,王师若来,势如拉朽”,侂胄“北伐之议遂决”(见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罗大经是肯定这些密告者的,说是“此必中原义士,不忘国家涵濡之泽,幸虏之乱,潜告我使”。这也是“民怀国”之一证。《通鉴续编》所谓的“群盗蜂起”,即是说的金境内的农民起义军,也是“民怀国(宋)”的又一证。以上这些情况,对金国内部必有影响,李壁、史达祖一行当有更新的情况了解。如此年六月,金制定“镇防军逃亡致边事失错陷败户口者罪”,七月,定“奸细罪赏法”(均见《金史·章宗纪》),反映了其内部的不稳。总的看民心向着宋,背着金,大可乘机恢复,统一全国。话虽如此说,但一想到自己并非无才,只因未能考取进士不得以正途入仕,只屈身作吏,便觉英雄气短,于是接着有“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的大声慨叹。最后“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办”是准备之义,“升平”即上文“建瓴一举,并收鳌极”,国家恢复一统的太平盛世,也就是下句的“春色”。

  这里一个“看”字耐人寻味。“平戎策”既因自己无位无权而“不预”,“收鳌极”又望其成,则只有等着“看”而已,其中也颇含自嘲之意。“吟”字上应“诗人”。风月满襟,畅谈春色,把政治上的理想写得诗意十足,也补救了下片纯乎议论的偏向,以此结束,情韵十足。

创作背景

  公元1204年(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欲谋伐金,次年遣李壁,命史达祖陪同前往。金章宗完颜璟生辰在九月一日,南宋于六月遣使,七月启行,闰八月抵金中都。事毕返程,于九月中经过汴京。汴京是史达祖的故乡。九月二十一日离汴时,为抒发心中感想,特作这首词。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猜你喜欢
仙家既有灵符术,越俗兼为竞渡游。
三十六宫迟日永,绮窗朱户彩云浮。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

真得归来笑语,方是闲中风月,剩费酒边诗。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

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

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一事定嗔我,已办北山移。

世间杰栋俯飞翰,帘旌不动天风寒。
但得一身自安逸,谁思寒士三万间。
东林天下推第一,净几明窗万禅客。
主人幽栖仅一枝,便觉宽容无迫窄。
一身六尺何足患,蠢动当知俱欲安。
谁识曹溪一滴许,能令法雨遍尘寰。

雨花台畔访紫荆。匹练大江横。钟山紫翠斜阳外,虬龙影、几阵松声。

曾共庐山高衲,小楼明月吹笙。

短筇重过石头城。怀旧不胜情。徵君旧刹栖霞寺,梧桐老、白鹤相迎。

为道二乡居士,来寻三影先生。

到地春风不肯閒。南枝吹尽北枝残。吴宫多少伤心色,占得墙东几尺山!

早岁脩辞拟草玄,中年探赜强知天。尔来懒慢太无似,只有楞伽堆案前。

公退不妨饮,夜凉犹未眠。
瓦檠鸣落炉,镴鼎湿霏烟。
露叶悄相煦,候虫欢自煎。
白头行万里,转眼过三年

伍子飞涛怒似雷,三千铁弩射难回。倒翻玉海连天涌,横卷银山匝地来。

坦石斜铺资抵御,鳞塘叠砌虑倾颓。潮神自是怜民命,肯使桑田变水隈。

云鬓忽别汉宫春,临别方知画未真。讵有佳人轻自炫,君王枉信画中人。

可爱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时如此叶,结实复含花。

旧事凄凉不可听,含红怨绿影亭亭。
琴声断续愁兼恨,杯酒留连醉复醒。
新睡起来思旧梦,夜香烧罢掩重扃。
绿窗璧月移花影,银烛秋光冷画屏。
辇路薰风起绿槐。都人凝望满天街。云韶杳杳凝鞘肃,芝盖亭亭障扇开。
微雨过,绝纤埃。内家车子走轻雷。千门不敢垂帘看,总上银钩等驾来。
每爱江城里,青春向尽时。一回新雨歇,是处好风吹。
破石黏虫网,高楼扑酒旗。遥知陶令宅,五树正离披。

纷纷红紫虽无韵,映带园林却要渠。谁遗一枝香最胜,故应有客问何如。

成均卒业竟三冬,回首家乡归兴浓。驿路逢春梅几树,客窗谈别酒千钟。

霜横古道嘶疲马,月满空山听曙钟。才识如君应不负,早携书剑觐重瞳。

驺衍何堂堂,与人谈九州。彼亦持方柄,圆凿何州投。

诸家顿罗网,探处无人钩。悠悠四千载,此子出一头。

飞蛇腾上屋,铁脚沙中蛑。岂州道羊角,胜于童首虬。

二足既插地,大老施鞭鞧。猖狂亦不贵,庶哉骐骥流。

江河蹈空阔,蓦涧超凡沟。所以龌龊语,孟荀两不收。

真气浩如水,不得同浮沤。墨子矧脱烂,泥土不足抔。

上不为曾参,下亦当黔娄。玆道亦已摈,何须君力摎。

与君不胡越,百岁期同舟。兼旬惜我别,万言致绸缪。

为君覆此著,以当琼琚酬。

挟术满天下,谁人解识真。不因眼是鬼,那得口如神。

坚白三寸舌,雌黄一世人。操修果无愧,方可问人伦。

清月看初满,黄花吐未齐。
小山思隐桂,大谷忆佳梨。
节物信可美,诗骚懒自题。
长年谙独宿,听雨闭秋闺。

山水清音晚更调,梵宫随处可逍遥。篮舆穿碧闻溪响,雪岸抽黄见柳条。

谈笑暂时抛案牍,堤防终日为江潮。舣舟且向孤山去,携取寒香到酒瓢。

十里沙堤水满湖,著霜芦冷未全枯。晓来细雨藏鸥鹭,何处人间有画图。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