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出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的好坏关系到一年的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的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归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显示农耕社会中农民对上天的敬畏,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后两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选取白发老农最有代表性,这样的人物德高望重,富有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默默的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死亡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自然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著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近乎绘画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通过这一“望”,可以使人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场景。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永迢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
荒村回远火,古驿驻征轺。蓬鬓人间老,萍踪蓟北遥。
繁星耿秋汉,鸣柝乱寒宵。忽忆山中桂,清霜叶又凋。
灵峰发远想,不傍耆阇住。万里九霄飞,回翔得佳处。
群山争附从,江海亦奔注。西子翔娱人,当前弄烟雨。
鬼神矢典守,求索滋危惧。夜遣斧凿来,相牵就归路。
徘徊恋风月,荏苒迷云树。穿胁默无言,垂头坐犹踞。
我方息机心,辄欲通灵语。天时易迁流,世事足乖迕。
游行本取适,胶固反失据。借曰怀此都,何嫌暂飞去。
云墉带天构,七气焕天冯。琼扉启晨鸣,九音绛枢中。
紫霞兴朱门,香烟生绿窗。四驾舞虎旗,青軿掷玄空。
华盖随云列,落凤控六龙。策景五岳阿,三素眄君房。
适闻臊秽气,万浊污我胸。臭物薰精神,嚣尘互相冲。
明玉皆璀烂,何独盛德躬。高揖苦不早,坐地自生虫。
慨昔淳熙初,忠定守郡时。树楼城南门,众秀皆来归。
插空缭千峤,注海合两溪。云眉扁古隶,蛟凤跃出飞。
西瞻建标霞,东頫采菊篱。循环一甲子,天假兹良期。
象贤宣祖烈,布政轶吏师。乘暇陟危级,更新敞前规。
肆开落成宴,镫月交明辉。杰栋小芳桂,修梁薄辛夷。
空阔渺纳纳,青红湿离离。太平毕文简,庆历元厚之。
猗彼三硕辅,勋业畴或非。公今继其躅,岁月几推移。
魏谟宝遗笏,郑武缁旧衣。过者登斯楼,咸诵金石词。
却笑楚臣作,空因秋气悲。
试入翠屏深处,花潭竹坞,恰恰啼莺。此日流觞曲水,更忆兰亭。
曲尘波、娇云冉冉,蘅皋路、香雨冥冥。画楼凭。柔蓝一抹,日澹烟轻。
分明。柳桥西转,香车宝扇,曾见娉婷。翠袖朱阑,隔花微笑眼波横。
合欢鞋、绣帮三寸,同心结、綵缕千层。暮蟾生。画艭归去,几点纱灯。
看云终日坐苍苔,溪上千峰紫翠堆。种竹人家临水住,抱琴客子过桥来。
欲书盘谷先生序,更把浔阳处士杯。他日卜居能似画,草堂题作小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