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上片开始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此处系用江淹《别赋》句意:“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接着“绣帏”三句,形容游子归来以后旋即匆匆离去。这里主要点出深闺思妇垂泪泣送的形象,同时还体现出露滴如珠泪的碧草之神,所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真是深闺念远,南浦伤别,可以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了。此处用拟人手法将碧草化作多情之人,亦似为离别而垂泣,如此以来化静为动,增添了伤离的黯然气氛。
“长亭”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人倩影,但见遍地芳草,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下面随即折回描写思妇形象,“但望极”两句,是写她独上危楼、极目天际,但见一片碧色,却望不到游子的身影。此处即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道出了思妇空自怅望的别恨。
下片“销魂”三句,是回忆当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本为谢灵运的名句,词人忆及昔日同游池畔,旋赋别离,句中不仅深有沧桑之感,而且也没有离题。记得那时她姗姗而行,罗裙轻拂,使绿草也不禁生妒;这是反用贺铸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词意,以绿草妒忌罗裙之碧色,来衬托出伊人之明媚可爱,从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恁时”三句,仍是回忆。“恁时”即“那时”,连上“曾行处、绿妒轻裙”时事。他轻携素手,絮飞花乱的暮春季节里,漫步于如茵绿草之间。而眼前的如茵绿草,又使他兴起无限感喟。“朱颜”两句,从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化出,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相逢不知何日。自己年华已经渐老,只有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结末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巧妙地将草拟人化,那清晨芳草之上的晶莹露珠像是她惜别之泪,这样,遍野的绿草成为离愁的化身,而与伊人别恨密切相联。
君王爱石丑,百孔皆相通。怪状一如此,补天有何功。
匪言不可转,安得来宫中。女岂比柱础,莹然受磨砻。
离居感时节,寤寐不遑安。青灯晦壁角,檐溜如崩湍。
屈指计日月,殷忧集多端。蛙黾尔何知,叫噪喧草莞。
中夜揽衾裯,凄凄阴气寒。凤凰铩羽翼,卑飞避鸱鸢。
抚几一长叹,声出心巳酸。
九曲黄河,毕竟是天上,人间何物。西出昆仑东到海,直走更无坚壁。
喷薄三门,奔腾积石,浪卷巴山雪。长江万里,乾坤两派雄杰。
亲随大驾南巡,龙舟凤舸,白日中流发。夹岸旌旗围铁骑,照水甲光明灭。
俯仰中原,遥瞻岱岳,一缕青如发。壮观盛事,己亥嘉靖三月。
重叠峰峦掩映青,不登危栈即溪行。气偏三月山蝉叫,境异千林杜宇鸣。
寥落人家三板屋,萧条邮舍尽茅亭。因思唐帝西巡日,中夜何堪雨打铃。
转汀洲、回峦斜拥,曲径松杉堆黛。落帆人语寒潭静,幡影风摇星彩。
涵轻霭。渐潮声、鱼音梵呗喧金界。霜林惊籁。更百八绵连,噌吰奰发,流响空青内。
深院锁,谁放鲸吟出海。澄江歘腾漰湃。唤回客梦清宵永,寂历閒心如洒。
君莫骇。君不见、景阳旧恨台城改。佛镫绿叆。共窣堵铃鸣,相轮铎语,长夜悲兴败。
洞庭霜橘包黄银,海边丹荔输闽珍。高堂开筵荐华俎,风味隽美怀芳新。
蒸花厌玉饤鹅炙,雕盆犀箸行鲜鳞。纷纷歌管奏名妓,秩秩簪履罗佳宾。
芳尊细酌绿琬琰,宝罽共拥红麒麟。烧残绛烛转留客,疑有四角生车轮。
书生商歌风雨室,此志郁郁何由伸。短衣穿肘不掩胫,五穷相与为雷陈。
青阳开动生意达,短翅亦拟凌空云。豫章远志各有适,黄钟瓦缶俱陶钧。
且安粗粝槃涧滨,未厌紫豉羹吴莼。
出手枝高,恁般细蕾寒成簇。暗香生玉。牢把葳蕤束。
最早春光,又恐春光促。低低嘱。慢些开足。不许风丝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