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牡丹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很庆幸这些牡丹花开时,枝叶俱茂,所以花朵隐约依稀,它们也毋须互相依倚着争奇斗艳,以轻盈相比。
清晨到来时一朵朵花儿都像新妆的面庞一样,对着赏花的宾客偏偏都含着羞怯不语的深情。
没有心机的双燕时时从花上掠过,多情的游蜂却正在花间盘旋采蜜。
多年来我已懒于过问世事,令天在栏边看到这些牡丹,禁不住眼光暂时明亮起来。
注释
阴隐:一作“隐约”。牡丹花开时,枝叶已盛,故云隐约。
相倚:指花枝互相依倚支撑。斗:争斗比较。
陵晨:凌晨,清晨。并作:同作。
无机:没有心机,无意。
多思:多情。经营:此指蜂于花间盘旋采蜜。
是事:事事,凡事。
暂眼明:眼睛为鲜花照亮。

赏析

  第一联“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写牡丹“同开俱阴隐”,不必“相倚斗轻盈”,这是指牡丹花之间同开俱隐约,还是以牡丹与别的花相比较,并未言明。从诗意看,似指牡丹花之间可能性为大。“幸”字流露了作者担心、紧张情绪。“何须”则是劝告语气,正应“戏题”二字。这联写了牡丹同开俱隐约,又写了它们之“斗轻盈”。“阴隐”“轻盈”写牡丹的神态,但这并不轻松。这一联里显然凝聚着韩愈内心探处的难言之隐。清黄叔灿《唐诗笺说》认为“有比意”。究竟是比官场中人事纠葛,还是仕途升腾降落,难以探究。总之,韩愈似乎是将自己感慨寓于其中了,因而就格外有韵致。

  第二联“凌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就牡丹的神态作进一层描绘。“并作”仍强调同样的特征,同上联“同”、“俱”呼应,更说明斗轻盈的不必要。是上联旨意的形象论证。晚唐罗隐《杜丹花》诗写道:“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确实可以看是受韩诗的影响,不过相比之下,韩的“对客偏含不语情”更含蓄别致,有回味的余地。再加上或许含有某种隐情于其中,就更引人入胜了。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一联描绘了牡丹花开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实际也是渲染了牡丹花所处的环境。就牡丹自身而言,“斗轻盈”就已经具有人格意识,“新妆面,不语情”就更强化了这种意识,这都是从牡丹本体出发,自然显现,而双燕、游蜂作为牡丹的身外之物也频频关照、时时拂掠、苦苦经营,而作为牡丹自身却又有念想。诗人似乎无意涉及,也就不必探究其中是不是藏有微言大义。单就艺术描写角度看,写出了牡丹花的艳丽姿态,及其繁华场面,有很强吸引力,显示了作者深厚语言工力非同寻常。而最后“长年是事皆抛弃,今日栏边眼暂明”就很清楚表露了作者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清汪佑南《泾草堂诗话》就认为晚唐诸家咏牡丹“尽态极妍,总不如昌黎一首”,似乎有些过份,因诸家所咏自有其特点自有其角度,不能一概而论,但就艺术上的“轻清流丽,无意求工”这一点说,却道出了韩愈这首咏牡丹诗的特色。而这一特色,恰恰是韩愈将自己心理感受注于诗中所致。清张鸿《批韩诗》认为这首诗有韩愈“不著色”的体格,确是一语中的。较之那些浓彩重饰只求形似的咏牡丹之作,韩愈这首《戏题牡丹》还是充满神韵的。它不仅显示作者驾驭语言的工力,描绘了牡丹的丰采,而且,在“戏”的背后,似乎也含有严肃的命题。这才是韩愈这首诗被评诗家称道的真正原因。

创作背景

  这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四十八岁,在朝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后升任太子右庶子,逢牡丹花开,心情畅快,遂作此诗。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
闲花半落犹迷蝶,白鸟双飞不避人。
树影兴馀侵枕簟,荷香坐久著衣巾。
暂来此地非多日,明主那容借寇恂。
玉颊微醺怯晚寒。可怜凝笑整双翰。枝头一点为谁酸。
只恐轻飞烟树里,好教斜插鬓云边。淡妆仍向醉中看。

君墓我其铭,谁知不尽情。半生萍梗过,晚岁柏松盟。

辇下清相谂,兵閒老共惊。芙蓉堂在否,回首泪纵横。

卧龙何日起南阳,万骑追风竞挽强。
射落长庚作顽石,坐令四海复农桑。

弟兄相对黑盈颠,便是逍遥地上仙。潇碧堂中云委地,柳浪湖上雪翻天。

长绦古褶缁黄队,皓齿修眉水石边。不道为官无一可,为官无此日高眠。

白雪摇曳来庭隅,遮楼翳树何踟蹰。看云祇宜隔寻丈,爱此云气萦衣裾。

日光斜入云欲醉,云醉还愁林下坠。一春又去云为泥,难遣幽人楼中意。

桃源景物信幽奇,几度游观惬所思。丹碧峰峦云里见,青苍林木镜中窥。

渔舟一去仙源合,石洞重来碧藓滋。惟有武陵溪上树,年年花发使人疑。

塞曲咿呜催断肠,毡车轣辘载啼妆。汉家近属三千客,性命如丝寄虎狼。

宵衣才见坐明堂,忽报承云返帝乡。父老白头相对泣,馀生垂死待成康。

花事无多,笙歌绾取东风住。玉彝雕俎,楼外更筹屡。
醉唤骊驹,催上天梯去。君知否。半边铜虎。邓艾经行路。

廿四芙蓉明镜展。怅盈盈、袜罗尘软。铢衣蹙露,瑶弦汎月,写红兰幽怨。

一抹洞庭波,又惊起、楚天新雁。桂枝秋老,萍花夜凉,刚人与、碧云远。

北渚遥,南浦晚。寄瑶华、鲤鱼谁倩。明珰翠羽,相思那处,是黄陵祠畔。

斑竹锁秋烟,怕难寄、啼红一剪。跨鸾人去,愁边空剩,数峰青断。

东池暮春风景妍,汩汩浅渠鸣细泉。菖蒲绕堤青似剑,荷叶出水大如钱。

蔷薇著花方未已,杨柳飞絮任飘然。邻翁芍药正足雨,预计开时须醉眠。

朝出顺承门,暮宿十里村。臂鹰猎骑归,积雪明郊原。

居人喜客来,汲井邻墙温。羹汤稍暖热,饼饵亦烧燔。

此夕羁旅意,深知路人恩。重林隐城堞,昉此劳心魂。

风华刊落剩骦裘,逸宕湖山六十秋。气逼剑霜诗骨冷,韵标花社墨香浮。

仙源路近桃千树,尘世氛消茗一瓯。自是此中堪久视,何须海外觅丹邱。

野处兄兼弟,遥寻到草堂。菜羹存土性,镫气见春光。

小隐时名去,深贫世务忘。流连因手足,不独在壶觞。

填词老手,笔非秋垂露。髯也风流玉田侣。把金髯小砚、付与红儿。

携教坐,长在国山青处。

乌丝栏乍展,回顾桃鬟,写出花间断魂句。蕉叶当轻茵,听谱参差,纤指下、缠绵如诉。

千二百、轻鸾定飞来,须挽住榴裙,莫教乘去。

炎曦昔颓照,太白西垂芒。尺木祚云季,截险非巨防。

安东节初指,士马何飞扬。子阳不解事,井底窥扶桑。

伏轼无左车,义旗岂真王。漼汜竟奚补,耳余亦分张。

翻然逐鹿者,一旅终夜郎。残戮到原野,战地天萧凉。

宫门未摧徒,突兀城中央。行人行叹息,指点能具详。

我来偶凭吊,长啸一慨慷。如何使君署,却在妆楼旁。

石讶万夫舁。材信千车装。华榱间飞甍,一一摩青苍,苔阶见綦履,蔓草芜明珰。

尚想栖息时,燕雀方处堂。垂翅涉交水,降幡溯沅湘。

蛾眉岂得贮,响屟余空廊。呜呼十年间,事不关兴亡。

特笔在《春秋》,窈据诚不祥。使君美风度,环除种垂杨。

洒墨作檐额,弹琴然妙香。兹楼若增奇,洗濯生辉光。

结构岂殊昔,令名乃千霜。今夕烟景佳,素侣纷携将。

明蟾正当槛,社燕初辞梁。芙蕖何灼灼,零露沾人裳。

碧石怨西子,行云疑楚王。何用感遗址,会须寻乐方。

诗成一笑粲,不饮负此觞。

陇树依村合,河流抱日明。望中春有泪,战后野无声。

天意终难问,群凶各借名。丧亡余习在,市井说谈兵。

乱山围楚塞,平野落荆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