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江上春日的青山远隔,山下晚霞铺满天际。相留相送时只见满眼都是缤纷的落英,蓦然回首,故人已在千里之外,而孤零零的我只能整日里借酒来浇灌我的愁肠。回雁峰前的道路上,轻烟笼罩,草木葱笼,一片苍茫。
天色将明,滴漏,听起来分外清晰,眼前的灯焰在一寸寸地逐渐缩短,一夜未眠,隐隐又闻到了马蹄上野花的余香。恍若那漂浮的云朵,飞舞的柳絮,我又将拖着孤独疲惫的身子向潇湘而去。这一生不知有多少风前月下的日子,是在漂泊流离、羁旅天涯中度过的,连梦境都是那样的凄凉。又是暮春时节,面对脉脉斜阳,我伫立无语。
注释
暮云:黄昏的云。
沃:浇。
回雁峰:在湖南衡阳市南,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峰势如雁之回旋,故名。相传雁飞至此不再南飞,遇春而回。
潇湘:潇水和湘水,亦作湘江的别称,在湖南省南部。
迤逦:一路曲折行去。

赏析

  这首词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都极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烟树正苍苍”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然而漏残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词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至“向潇湘”三字虽只引入地名,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梦亦凄凉”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此外,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然而词篇从“相留相送”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创作背景

  葛长庚是个道土,常年四处游离,足迹遍布南宋山河,并且交友甚广。这次远去他乡,好友前来送别,彼此恋恋惜别,依依语语,再三地互相嘱托。分别在即,有感而发,故作此词。
葛长庚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猜你喜欢

春后雨馀天。娅姹黄鹂胜品弦。榴叶千灯初报暑,阶前。

只有茶瓯味最便。

身世几蹁跹。自觉年来更可怜。欲问此情何所似,缘延。

看取窗间坠柳绵。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
黛中分远近,笔下起风烟。岩翠深樵路,湖光出钓船。
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遂令江海客,惆怅忆闲田。

素馨田,临昏鸦。红粉妆,问秋霞。城中仙人犹化石,城外美人何处花。

花开如茵草如织,下有枯髅谁得识。此花断送采花人,窈窕依稀成古尘。

簪郎素馨劝郎酒,郎不为欢郎惜否。

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玉女袭朱裳,重重映皓质。
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

武阳夏侯氏,参立鼎峙足。秉钧相三朝,仗钺帅全蜀。

茅土当时荣,照焕人耳目。事业申意气,遗像俨壁屋。

上林宫馆好,春光独早知。剪花疑始发,刻燕似新窥。
色浓轻雪点,香浅嫩风吹。此日叨陪侍,恩荣得数枝。
祖述贤人业,何因降玄乡。
周公旧才美,夫子近文章。
逸气弥冲斗,雄源甚决潢。
月中子桂老,春外实芝芳。
远似天无翳,清如塞有霜。
日星图舜禹,金石颂成康。
涡曲风骚盛,营丘学校光。
至精含变化,大手凿洪荒。
崧岳词欺甫,甘泉价掩扬。
满朝当讽诵,终古岂遗忘。
恍若探龙际,森疑履虎傍。
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蔚蓝水中天,岧峣千万重。
楼观耸烟霞,光景浮星虹。
天上老仙伯,万劫冰雪容。
笑下金华山,长歌唳霜鸿。
一去五百年,山头忽重逢。
身衣直指绣,神超蓬海东。
折荡琼台光,拍浮玻璃钟。
琼台纵可乐,虞庭渴夔龙。
丹凤衔诏来,入侍甘泉宫。
胶漆论心忍离群,柳边躞蹀马蹄尘。
清风朗月相思夜,依旧江山面目亲。

出郭扶筇上翠屏,却从云隙望莎城。

客子远羁棲,天寒夜幽独。
拥被荐孤枕,感叹不自足。
念怀公平时,书卷共灯烛。
事业志远大,可但慕爵禄。
騕褭头不竽,果此先喷玉。
骎骎官职场,意气已神速。
我方坐困苦,一命线相续。
盗虽哀王粲,屡作碪上肉。
屋庐化飞烟,瓶盎无储粟。
岂不邻北陵,分者谁半菽。
今兹寻友朋,惭甲生面目。
波涛岁云暮,正作垂翅鹄。
公无遂得笑,忍听穷途哭。

尘氛既屏绝,气宇亦澄鲜。心恬境逾寂,虑遣情自捐。

结宇依层岩,开轩俯重渊。遥林含宿雨,古树带秋烟。

落花晚成积,归鸟夕知还。习静泯众累,守默息万缘。

清虚固其性,声利岂所便。智黜道乃得,朴返真斯全。

将随凤鸾侣,以引龟鹤年。

隽笔曾无一点尘,吟来字字拟南珍。会心花鸟皆成妙,得意文章信有神。

桃李门墙三月雨,诗书酝酿四时春。驽骀我久惭追步,君独超群迈等伦。

徒传文屡变,未省学通经。呈卷犹颜赤,持衡自眼青。

雕龙矜健笔,振鹭误充庭。世道终何赖,难分楹与莛。

清宁宫殿闭残花,尘世回头换物华。宝鼎百年归汉室,锦帆千古似隋家。

后宫鸾镜投江渚,北狩龙旗没塞沙。想见扶苏城上月,照人清泪落胡笳。

假守衰颓病日侵,湖山虽好倦追寻。
登城忽睹三江水,快我平生万里心。
聊筑小亭怡父老,敢承佳句粲珠金。
春涛正待诸君赏,更拂诗牌看醉吟。

江水飞花作雪轻,月明似入剡溪行。可怜一夜天涯雨,又听春潮打橹声。

十日春风暄且妍,溪头花柳竞相鲜。
美人遥逼山川外,社雨忽来尊俎前。
白发青春犹故我,夕阳幽草自新阡。
五陵公子莫相笑,曾散黄金乐少年。
雨作寒声落枕边,搅人愁绪不成眠。
非关独夜难排遣,为怕秋风在眼前。
山名芒砀势穹崇,汉祖严祠翠霭中。
紫气应时胜碧落,素灵何处泣秋风。
狐鸣陈涉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
毕竟乾坤归有道,漫夸扛鼎力英雄。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