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亭恭谒朱夫子

束发自龟勉,所志非浮荣。辨涂慎所之,择术居其贞。

魏魏云谷翁,绍孔明六经。群书万卷破,奇功一原并。

自从子舆来,倬绝莫与京。如何取径子,繁弦乱中声。

计身亦诚便,畔道非所宁。我来拜阙里,斋心矢其诚。

归轸探神奥,发轨谨门庭。董道而不豫,聊以拙自成。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你喜欢
卷帘圆月照方塘,坐久尊空竹有霜。
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掷柳迁乔大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春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扁舟迎春色,东下淮楚乡。侧身风波地,回首英俊场。

顾我本俗材,百事无一长。滥迹入册府,举动初不皇。

乍脱泥滓底,稍见日月光。峻阁郁前起,隐嶙天中央。

春风花竹明,晓雨宫殿凉。溢目尽图史,接翼皆鸾凰。

明窗置刀笔,大案罗缣缃。文字虽幼学,钝庸今废忘。

不能温旧习,考古评兴亡。腼颜于其间,汗下如流浆。

徒然日饱食,出入随群行。朝廷比多事,亦合强激昂。

况有诏书在,烂然贴北墙。奋舌说利害,以救民膏肓。

不然弃砚席,挺身赴边疆。喋血鏖羌戎,胸胆森开张。

弯弓射搀枪,跃马埽大荒。功勋入丹青,名迹万世香。

是亦丈夫事,不为鼠子量。数事皆不能,徒只饱腹肠。

有如凫雁儿,唼喋守稻粱。岁月今逝矣,齿摇发已苍。

于时既无益,自合早退藏。诸君天下选,才业吁异常。

顾当发策虑,坐使中国强。蛮夷不敢欺,四海无灾殃。

莫效不肖者,所向皆荒唐。又不耐羞耻,但欲归沧浪。

濡毫备歌咏,仰首看翱翔。舟中稍无事,思念益以详。

恨无一棱田,可以足糟糠。出处皆未决,语默两弗臧。

莽不知所为,大叫欲发狂。作诗寄诸君,鄙怀实所望。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衰年久别离,岂不怀欢聚。书缄初未收,传闻遽乃屡。

炎热三伏辰,江湖六千路。注目暮及朝,关情喜兼惧。

椟蓍时自把,灯花亦频顾。露坐思徘徊,今夕知何处。

而况老者心,犹忆诸孙慕。

素壁荧荧醉墨颠,芙蓉花落客凄然。何人分我西州涕,也对清溪叹逝川。

一泓湛碧气凝秋,转石来从鹫岭陬。六月地寒无死脉,九天风静有飞流。

净涵阑影衣初湿,远夹松声耳更幽。最爱泠泠供客醉,几人著意到巢由。

庭前高下碧玉树,秋日奈兹风露何。两度开花君莫问,为渠天近得香多。

相看白首恨如何,独卧牛衣泪又多。瓶口几年知缺尽,不须重击瓦盘歌。

日午尚高眠,问人雪霁未。沙弥九岁馀,不识人间事。

灵椿未老雕风霜,音容一去空高堂。堂阴萱草喜无恙,金英翠叶相辉光。

椿枯不复荣,终天恨何极。时凭梦魂中,聊得见颜色。

赖此忘忧花,岁久犹未衰。花前称寿花下拜,爱花长与花相随。

暮兴羊枣思,朝尽板舆乐。北邙路虽遥,西山日亦薄。

此心一日几悲欢,舞罢斑衣泪还落。

秋生洲渚静,露下蒲荷晚。忽忆钓鱼时,人家楚乡远。

东园宫草绿,上下飞相逐。君恩不禁春,昨夜花中宿。
孤峰直上散青眸,山峙西东浸碧流。
弱水人言三万里,是间我已到瀛洲。

草寒霜渚梦悠悠,衡岳西风落木秋。病里断猿司马泪,吟馀残月仲宣楼。

自怜江汉犹迟暮,谁采城蓉寄远游。鸿雁一行斜不度,水光山色满汀洲。

写生谁执黄荃笔,貌出江南秋半幅。芰荷零乱菰蒲寒,凉飙吹动银塘绿。

鹡鸰栖飞两不宁,似忆同群隔存没。眼底岂无鸥鹭俦,不是知心肯相恤。

因之忽动连枝思,临题无语伤心曲。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

芳草侵阶,落花辞树。韶光一半随流去。杏饧门巷又清明,踏青试约邻家女。

旅燕初归,流莺欲语。垂杨绿遍闲庭宇。二分春色一分阴,一分不定晴和雨。

晨钟惊独起,豁眼上高楼。海日披云幔,青天解月钩。

露浓花欲睡,树晓鸟慵留。静躁皆由性,多殊莫共谋。

下车人说使君明,书罢黄堂逸兴生。鸟度春阴归汉甸,江含云影护襄城。

竹间题壁知僧姓,花下看碑识吏情。圣代民和推妙选,御屏高处列芳名。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