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穷冬棱棱朔风裂,雪复包山没山骨。峰形积古谁得窥,上有鸿蒙万年雪。
天山之石绿如玉,雪与石光皆染绿。半空石堕冰忽开,对面居然落飞瀑。
青松岗头鼠陆梁,一一竟欲餐天光。沿林弱雉飞不起,经月饱啖松花香。
人行山口雪没踪,山腹久已藏春风。始知灵境迥然异,气候顿与三霄通。
我谓长城不须筑,此险天教限沙漠。山南山北尔许长,瀚海黄河兹起伏。
他时逐客倘得还,置家亦象祁连山。控弦纵逊骡骑霍,投笔或似扶风班。
别家近已忘年载,日出沧溟倘家在。连峰偶一望东南,云气蒙蒙生腹背。
九州我昔历险夷,五岳顶上都标题。南条北条等闲尔,太乙太室输此奇。
君不见奇钟塞外天奚取,风力史人猛飞举。一峰缺处补一云,人欲出山云不许。
谁能知散木,封植亦无心。岁月如视荫,栖迟还息阴。
宦情移柳在,诗兴爱棠深。定有归飞翼,怀音似泮林。
绣斧乌台峻碧霄,金陵佳丽未萧条。诗书正气存诸彦,花月残歌笑六朝。
山倚石头青入画,江吞天际白吹潮。胜游健笔追雄浑,为寄林间慰寂寥。
日落宿都门,鸡鸣发淳化。城南夜来雨,连山色如赭。
青松夹高岗,烟火通旅舍。到家须十日,畬田熟秋稼。
如何山巨源,未知嵇叔夜。野鹤终去人,疲牛岂胜驾。
寄书谢所亲,吾今老林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左山右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两岁东亭客。却频来、君家醉饱,使人颜赤。新米初炊留客饭,颗粒如珠一色。
更烹出、银鳞鲜鲫。裁使老饕都属餍,早门边、又见提瓶出。
酤满眼,钱休惜。
群公笑语欢尤剧。却谁知、有人黯淡,离愁先集。转盼明年吾去此,少个酒徒无藉。
也清醥、省公千石。只是他时良宴会,顾尊前、无我情悽恻。
恐未免,泪沾臆。
先皇神武扫边埃,朝散常登阅射台。仙佩声随常殿转,御炉香逼九关开。
上林羽箭穿鸿落,驰道金锹走马来。欲作猎书献明主,不知谁是汉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