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首联写“秋风”“十驿”等,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情谊的殷切。颔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企求。颈联写张商英个人的抱负和普天下万众的期望。尾联写诗人自身,写临别依依之意。这首诗运用典故,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首联“秋风”,点明季节;“十驿”,极言襄阳至荆门里程之长;“台星”,指张商英,表示诗人对他的仰慕和尊敬。“冰壶”,用以比喻张商英为官清廉。这首诗头两句叙诗人从襄阳赶来荆门跟张商英会见,推想他必能澄清当前的时局。这充分表明了诗人对张商英友谊的深厚和期望的殷切。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零雨已回冰旦驾”,用周冰旦的典故。作者用这个典故比喻张商英,就暗含着张商英所遭诽谤业已澄清并将受重用的意思。“挽须聊听野王筝”,用桓伊和谢安的故事。这里把张商英比作谢安,也暗喻张商英将重新获得徽宗的信任。
颈联“三朝元老心方壮”:张商英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因此称三朝元老。此次进宫对策,正满心想干一番事业。“四海苍生耳已倾”:谓全国老百姓都对张商英寄予莫大的希望。
尾联“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诗人自谓年老,虽不出仕,也将回襄阳老家期待过太平日子。《宋史·张商英传》说:张商英“为政持平”,曾“大革弊事”,因此“蒙忠直之名”。魏泰这首诗,即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对张商英的看法。
这首诗不以意境取胜,而以事、理结合和情、韵兼胜见长。它把叙事、说理和抒情三者都凝铸入诗,诗句里又饶有时空变化和声色交感。如首句:“秋风”暗示了时间的转换,“十驿”展示了空间的悠长;两者相联,又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情谊的殷切。颔联虽然用典,但不生僻、不晦涩;既反映了当时朝野的舆论,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企求。加上“零雨”见色;“筝”见声。声、色交互,更增添诗的韵味。颈联出句写张商英个人的抱负;收句写普天下万众的期望。尾联回叙诗人自身,写临别依依之意;且能脱出俗套,不作儿女沾巾之态,而以兴冲冲地归看升平来结束全篇。这样写,诗的精神境界就高了,并能引起读者产生遐想。
米芾称魏泰与王安国“并为诗豪”,话虽然说得过了头,但不纯是溢美之辞。魏泰强调诗要“浑厚”,反对黄庭坚“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这类主张,对宋诗的发展显然有良好影响。
凤去台空,庭叶下、嫩寒初透。人世上、几番风雨,几番重九。
列岫迢迢供远目,晴空荡荡容长袖。把中年、怀抱更登台,秋知否。
天亦老,山应瘦。时易失,欢难久。到于今惟有,黄花依旧。
岁晚凄其诸葛恨,乾坤只可渊明酒。忆坡头、老菊晚香寒,空搔首。
晓露荒园,斜阳破寺,十亩螀声啼遍。倦绿无多,生意井阑西畔。
绕槿篱、蝶影还飞,近麦陇、马蹄偏贱。怪年年、冷逐蓬蒿,闭门秋老壮心懒。
齑盐滋味最好,记伴西风信里,莼羹菰饭。笠影鸦锄,因甚故乡归晚。
待青玉、一瓮春深,剩黄叶、半畦霜浅。认挑灯、细雨山家,客来寒夜剪。
何处斸蒲去,俯首饮醇醪。长安十度重午,令节又相遭。
不是今朝弧矢,不是今朝鱼腹,歌哭总无聊。云气挟雷鼓,疑听广陵涛。
忆当日,观竞渡,趁江潮。天风正怒,彷佛角黍饲馋蛟。
憔悴故园心眼,潦倒女儿景物,未足寄吾豪。和汝惊人句,土缶与云璈。
貔貅十万阵堂堂,自古安危系朔方。东下鼓鼙连碣石,西来亭障是河隍。
分兵久戍劳充国,借箸前筹赖子房。闻道暂留诸部落,拔营今已遁遐荒。
素衣苍狗不成妍。何意妒蝉娟。不知高处难掩,终自十分圆。
涵万象,独当天。照无边。乾坤呈露,何况人间,大地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