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中“交趾”一词点题,交代了羁旅的地点是古代的交趾。这“交趾’’的名称首先就给人一个奇异的印象。相传这里的人因脚趾长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称为交趾人的,地便是因人而得名。然而使诗人惊叹的却是这里的“特殊风候”。安南与中原大不相同的是风物气候,这是诗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次句“寒迟暖复催”,紧承起句高度概括出安南的气候特点,寒冷的季节晚而短暂,温暖的季节早而久长。
颔联着重写景物,上句“仲冬山果熟”,描绘高寒山区在仲冬时节果实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样。这对北国人来说实在新鲜。这也是对首联中“寒迟”的进一步具体化描写。下句“正月野花开”,写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烂漫,可见气候非常温和,如同中原夏季,这是对上联中“暖复催”的进一步具体描绘。
颈联着重描叙天气,“积雨生昏雾”,是写安南经常长时间阴雨不断,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积水不干,雾气濛濛的。“轻霜下震雷”,指在冬天里仍然雷声震震。轻霜,即薄霜,说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时才有薄霜,这与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况不同。这些现象在一般中原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
诗人在这颔联和颈联里,描绘了山果、野花、积雨、昏雾、震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仅用了仲冬、正月、熟、开、生、下等几个时令词和动词,加以精巧的组合,就造成了奇妙的意境,表现了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把交趾的“殊风候”毕现在笔端。这是诗人近一年来流寓安南生活体验的形象总结和意绪的流露,有惊奇、有兴奋、有赞美、有惆怅。面对这一派十足的异域风光,诗人自然又会触目伤怀。
尾联照应题目直抒羁旅之情,“家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逾万里”是渲染其远,并非指实写。安南距中原实际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数月的行程,与家人难通音讯,所以作客的愁思胜于往常。诗人多年宦游他乡,贬谪也不止这一次,“客思”原是经常有的,但都比不上这次流寓安南时深重。这不仅仅是路程遥远的缘故,也暗寓有对这次的“严谴”怀有极大的愤懑。
该诗中诗人的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不以故饰,不事雕凿,风格朴实自然。在诗中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仅仅抓住典型环境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稍加点染描绘,便意象翩跹,情趣盎然,显得笔法精炼。
罂粟花团六寸围,雪泥渍出胜浇肥。阶除开遍无人惜,小吏时时插帽归。
结发被衿帨,来为君子嫔。行年始三八,空遗未亡身。
玉台寂寞掩明镜,罗帷惨澹栖暗尘。膝下两男儿,提携心独苦。
寒窗雪夜课诗书,虚牖霜晨把机杼。临阶双桂同本根,春风并秀凌青云。
煌煌珠翟明鹤发,寿酒日进慈颜醺。嫁时白玉镜,团团光皎洁。
百年高堂乐未央,长看清辉似明月。
大船搥鼓银酒缸,小船吹笛红绣窗。鸳鸯触棹忽惊散,荷花深处又成双。
山川百千景,斯并诚夐绝。灵源若神涌,怪石肖天裂。
不与浊流并,恐是众泉杰。银汉河分派,玉壶冰借洁。
中夜声激怆,四时光秀澈。泾渭耻淆杂,潢潦愧涸竭。
润如周孔教,清比夷齐节。观鱼思文望,对岩梦武说。
我欲断谄佞,汲此洗剑血。我欲安庙社,磨此镂勋碣。
诗以志本心,书之非诡说。
淡雪初晴,东风乍暖,南枝消息先逗。分明驿使,传来芳信,悄吹吟袖。
蛮烟瘴雨,催□过、黄昏时候。暗记省、醉月罗浮,梦里仙踪如旧。
啼翠羽、珍禽还又。对镜影、缟衣人瘦。绿腰谩读新声,幽思渐消残酒。
香韵依然,念索笑、疏林知否。料也应、吹笛空山,闲忆江城春昼。
任城酒楼高入云,游丝飞絮何纷纷。竹溪六逸今安往,断碣苍苔蔽榛莽。
汶水东流去不回,徂徕秀色空森爽。红泥亭子赤阑干,当年豪饱来盘桓。
沈香牡丹看不足,骑鲸径去埋青山。我向东门游,登楼纵高宴。
鲁酒白玉壶,不用金龟换。醉眠衣上斑斑红,几点春风落花片。
我无谪仙百首诗,兴酣一斗颇似之。鸬鹚之杯葡萄酦,何当唤起同醉楼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