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四首 其四

三月湖山暗,六桥烟雨濛。堤杨垂彩阁,烟艇缩蓑翁。

影湿红裙妙,歌移翠院讧。寻舟人数处,寺口吹回风。

黄渊,原名一渊,字积水。大埔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贡生。幼颖悟,笃学能文。与同里隐士蓝嗣兰、程乡举人李楩等为莫逆交,日以诗文相切磋。甲申鼎革,翌年南京复陷,全粤震动,渊与乡人于各隘口设关,晨启暮闭,以稽行路,乡里得以保全。曾踰岭涉江,跨匡衡泰岱,联络志士。胸中不平之气,皆托之于诗。其文奇肆郁勃,为明末岭东诸家之冠。晚岁筑楼亭于磐湖,抱节欲终老于此,人呼为黄处士。以任侠抱奇,戆直无忌讳,后竟为雠家所杀。民国《大埔县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一团青翠色,云是子陵家。山带新晴雨,溪留闰月花。
瓶开巾漉酒,地坼笋抽芽。彩缛承颜面,朝朝赋白华。
秘殿霞暾几刻移,天临法座俨朝緌。
鱼龙雾暗充庭后,羯鼓风乾解渴时。
山答欢声来广座,花留和气入繁枝。
自怜待从非方朔,不识壶{左齿右虑}是隐词。

坤维标厚载,任重出宗臣。眉宇如虹气,仪形似玉人。

中兴真有相,命世必逢辰。霖雨聊均逸,馀波润七闽。

谁采繁花席上题,偶将名姓托唐妃。日烘花萼醺时面,雨换华清浴后衣。

隔坐似邀秦国语,挥毫未放谪仙归。欲从颜色窥生相,已落诗家第二机。

万事应教付酒杯,眼看云合又云开。中天月色雨馀好,大海潮声风送来。

人物祗今思故国,江山从古属雄才。飘零剩有乡心在,夜半骑鲸梦渡台。

从此中原恐陆沈,东周积弱又于今。入山冷眼观时局,荆棘铜驼感慨深。

亭占青山口,郊原四望平,
遥林连崦黑,白水隔田明。
翠麦波涛动,飞泉剑佩轻。
长年便野趣,擬欲解塵缨。

分宜南北两乡分,路入南乡过所闻。荞麦满山明积雪,晚禾匝野涨黄云。

寸田必垦怜农父,五斗空餐愧令君。惜许早田成旱损,不成乐岁答民勤。

可道非常道,真空本不空。
荒郊自生草,閒地又栽松。
无欲更何虑,有为终必穷。
风云上天去,老子信犹龙。

树杪参云稳称栖,啾啾小鸟唤谁知。似分绿叶遮朋友,不肯将身占一枝。

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听来独自行。
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

忆子曾陪翠辇过,朔风海子起层波。上方授衣黑貂鼠,太官进膳金头鹅。

此日此时甘放旷,某山某水且婆娑。但愿年丰饱吃饭,击壤细和尧民歌。

寄宿翠微颠,身疑入半天。
晓钟鸣物外,残月落岩前。

三让身将隐,千家国亦偏。庙唯称至德,乡不讳先贤。

卜洛无王业,归吴有墓田。县官修伏腊,野老记流传。

风土变夷后,云山采药前。柱痕龙跃夜,松盖鹤栖年。

阶藓乾秋日,炉尘幂暮烟。仰瞻遗像肃,端委尚依然。

盛世无夫布,仍多浪荡身。须知罗汉脚,半是掷金人。

任肆萑苻虐,终罹法网新。孰操随会法,俾尔尽逃秦。

江流欲无险,峡势尚未平。峨峨夷陵山,遑肯西南倾。

怒石指上流,力与惊涛争。一折不能御,奋迅催雷霆。

遂令下吴楚,所向皆空明。我思古直躬,抱负每不恒。

艰贞乃隐者,骨鲠惟孤臣。无论事成否,此心皆至诚。

乾坤萃清气,孕秀归精英。鬻拳与正则,安知非降灵。

我欲登兹山,旷览风云生。王事动靡盬,怀古空斯行。

沿回挂帆过,峡口云冥冥。

秋风入我室,百虫自相喧。
中夜卧不周,起视河河偏。
念我平生友,托体归青山。
游魂往何方,千载不复还。
人生共如此,但醉勿复言。

一水抱城曲,数家垂柳深。十年重唤渡,万感入悲吟。

世事仍无定,斯人不可寻。秋风吹落日,江上扫层阴。

客里光阴手一编,人生如寄剧堪怜。思量去日知来日,惆怅中年到晚年。

涧水白拖千尺雪,夕阳红漾半江天。长堤徙倚频回首,暮景桑榆好著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