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头两句回顾自己的过去。“遑遑三十载”,诗人此时四十一岁,自发蒙读书到举成数为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诗中用以自况,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结果一事无成,实是愤激之语。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本来是因为“厌洛京风尘”,所以“寻吴越山水”。一倒装,诗句顿时劲健,符合格律,富于表现力。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厌烦心绪。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从他在洛阳与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继续谋求出仕。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无结果,以致诗人终于厌烦,想到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扁舟泛湖海”是“山水寻吴越”路线的具体化。
诗人乘船从洛阳出发,经汴河而入运河,经运河达于杭州(越中)。诗人计划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因此湖海并没有叙述过多。公卿,指达官显贵。古代百姓见公卿要行叩拜的大礼,而诗人告别他们却用平辈交往的礼节——长揖,作个大揖,表现出诗人平交王侯的气概。诗人“长揖谢公卿”表现的是他一生为人傲岸。诗人并不因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摇尾乞怜,因此李白说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且乐杯中物”是借用陶渊明的《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末尾两句暗用张翰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晋书·文苑·张翰传》)大意说:“我且喝酒乐我的,管他什么名不名。这也是愤激之辞。诗人素有强烈的功名心,希望像鸿鹄那样搏击长空,一展宏图。但是,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报国无门,只好去游山玩水。
这首诗词诗人原本满腹牢骚,但表达时处处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际却不言自明。中间两联扣题,实写自洛赴越,把洛阳与吴越联系起来。中间两联意思连接很紧,首尾跳跃很大。首联总结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诗人辞别洛阳前往吴越,目的纯粹是为了去寻求名山佳水,想在自然山水中忘掉世俗,找到归宿。孟浩然虽然一生布衣,但心中进与退、仕与隐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延续到晚年。但这首诗却干净利落地摈弃尘俗,不论功名,是他特定时期真实心情的写照。
春残枕籍落花眠,正是周家定鼎年。睡起不知秦汉事,一尊闲醉华阳川。
弹得弦清,飘来笛脆,曲室诸郎歌管。他乡风月佳无比,只是中年以后,心情顿懒。
遥忆故园妆阁上,镇玉臂、云鬟凄断。伤心处、何事尊前,听一声河满。
却是绛河欲没,珠绳乍转,画角谯楼哀怨。旧事如尘,新愁似梦,可惜一场分散。
奈天涯滋味,瞒不过、南归鱼雁。吮霜毫、才提还倦。
莫虑春寒,罗襟红泪暖。
春自无愁耳。笑无端、一枝浅绛,半林新翠。便拟东风相宠惜,暗约柳丝萦系。
乔相赚、落霞片紫。斜日烟笼沈海底,早蛟风、乱剪云皴碎。
鲛泪冷,弥天坠。
寒凘渐结流觞滞。便拚得、兰亭休赏,龙门堪醉。糁径不遮春草绿,略染西峰螺髻。
删不了、朗清天气。乍与碧桃争粉素,柰铅华、俄顷成流水。
今视昔,应如是。
初日浴咸池,翱翔扶桑间。魂魄荡元气,苍茫摇天关。
火龙喷赤血,出没游黄湾。遂使阳和散,焕然遍尘寰。
愿挽羲和鞭,驰逐开心颜。古来有十日,代出相往还。
千年沧海头,烧破蓬莱山。所以古夷羿,仰射雕弧弯。
我欲一揽之,惜哉不可攀。
樟水维舟静夜分,晓传春息满氤氲。故人颜色壮三月,词客神情恋五云。
沧海旧怀鸿雁计,赤霄新睹凤凰群。摇心岭表趋班地,天路何人共作勋。
潮打弯埼半欲摧,老禅称土筑高台。旃檀林下谈经坐,舍卫城中乞食回。
江月夜摇金篆冷,天风时散宝花来。惟馀石塔残阳里,长使登临过客哀。
歌妓娉婷画不成,去年初籍教坊名。新腔翻得梨园谱,喜入王孙喝采声。
仙鸾千仞览丰仪,直上高梧傍玉池。响合萧韶赓大雅,色分霞彩吐奇丝。
三山宫阙天常近,一代文章世所师。画省即看青锁擢,金茎偏注露华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