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病酒心情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醉酒后的心情。那黄莺的叫声唤起心中无限愁思,听得烦闷,却又无可奈何。转眼又是一年,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连花柳之物都因时序惊心。
望尽天涯,青翠的山峰重重叠叠,要经历多少长亭短亭。疲倦了就倚着东风,任凭它将我带入梦中,飞回到我的家中。
注释
病酒:醉酒。
流莺:流莺亦作“流鸎”。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翠巘:青翠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他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俗谓“醉酒如病”);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杜甫也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可奈”即“怎奈”、“无可奈”)!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伤春?倒有些相似。你看,“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荏苒,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春愁过却病”,美其名曰“伤春”,有何不可?“伤春”一词,不知被古人用过多少次,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

  总结一下古人的生活经验,春天的本身虽无可“伤”,但它却往往是人们感慨伤怀的诱发物。王昌龄《闺怨》诗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妇本无愁,所以欢欢喜喜地打扮好。但她一旦登上了层楼,看到了那一派迎风飘舞的柳丝,于是愁从中来,——她想到了远在他乡“觅封侯”的“夫婿”。最好的春光,应该与自己的爱人共赏,一旦“共赏”不可得,便触景生情,对景怀人,这就是所谓“伤春”了。唐人还有这样的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对于一个没有心事的人而言,黄莺的叫声是动听的,但是对思妇而言,它阻碍自己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所以不惜“打起黄莺儿”。看来,春天是一个怀人季节,古人从这里选取题材,抒发感情,不知写下了多少诗词!黄简的这首词,也是这样。当他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那根本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现实的现象不可能,绝望之下,只得象希望于梦中与家人相会。“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是这首词中最关键的句子,也是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钥匙,况蕙风评说:“此等语非深于词不能道,所谓词心也。”(《蕙风词话》)“天涯”一句,是触景生情的诱发点。

  上片的流莺、花柳,皆眼前身边之景,对于词境皆止于描述而没有开拓意义,“天涯”一句却既融入了上片诸景,又高瞻远瞩,意象博大,更重要的是它开拓出了“长亭短亭”一境,遂使全词豁然开朗,转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成功的过片。“长亭短亭”句接踵“天涯”句而来,是词中主人公望尽天涯的直接所得,是揭示全词情感实质的关键处。“长亭”、“短亭”皆系行人休止之所,后来它就成了天涯羁旅、游子思归的象征。显然,这一句揭示了全词的抒情实质:乡关之思。读到这里,读者才能省悟到,上片所写的“病酒心情”以及流莺唤愁等等,都是主人公内心的乡关之思的外部流露,决不仅仅是因为春天即将逝去而感伤。结拍的“倦倚东风”三句,都是在思归而不能归的情况下的思想活动。实际上的“归”既不可能,只得寄希望于梦,在梦中“飞到”故乡的“银屏”,与亲人团聚,这自然是“好梦”了。虽是梦,也给人以希望和安慰。这三句把思归的心情作了更深一层的抒发。至此,全词所曲曲折折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凸现出来了。

  作者黄简本是建安(今属福建)人,长期隐居于吴郡光福山,乡关之思,自然深切,至于能把这种感情抒写得如此婉曲缠绵,确实是“非深于词不能道”的。

  黄简的词流传至今的,只有三首,皆精于修辞,如《眼儿媚》:“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玉楼春》:“妆成挼镜问春风,比似庭花谁解语?”炼字炼句的功夫十分到家,竟似“妙手偶得之”。这首词中,则有“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这两句的妙处,首先是如况蕙风所说:“属对绝工”。这两句都是同样的“主谓宾”句式结构,花对柳,是植物性名词相对,“惊”和“认”两个动词相对,“寒食”和“清明”两个表节气的名词相对,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不觉时光飞逝,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精当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不经几番锤炼,是无论如何得不到的,确实是这首词的“词眼”。乍见而“惊”,由“惊”而“认”,细细辨认之后,于是乎确认寒食清明已到,从而想到祖茔在焉的故乡,乡关之思油然而生,“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情态就出现了。作者选定寒食清明这种时节,也是不无考虑的。

  如上所说,这是一个祭扫祖茔的时节,最容易勾起异乡人的乡关之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断魂”的时刻,往往是雾雨其蒙,雨痕,泪痕,冷冷清清。这种大家约定的、公认的气氛,对全词所要表达的那种比较低沉的乡关之思,自然起到一种烘托、浸染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意所在。当然,这首词的艺术精华,并不止于这两句(其整体结构上的匠心独妙之处,已略如上述),但这两句乃“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

名或作居简。宋建宁建安人,字元易,号东浦。工诗。隐居吴郡光福山。理宗嘉熙中卒。有《东浦集》、《云墅谈隽》。
  猜你喜欢
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积雨荒邻圃,秋池照远山。
砚中枯叶落,枕上断云闲。野客将禅子,依依偏往还。
气爽无馀暑,天高不住阴。
霞残仍是绮,风冷即名金。
烟沼双鱼乐,霜郊一鹗心。
此时灵运唱,无复答愁霖。
一枝秾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傍。
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

一泓蟹眼吐沫,双涧燕尾分流。人道渭清泾浊,俱从天柱西头。

人生若浮云,聚散不自知。昔与子相逢,綵衣汝水湄。

两家贺羊酒,道路生光辉。变故一朝革,各在天一涯。

我病陈蔡间,固穷莫自持。君为周南居,流涕极所思。

日月忽已改,旧游不可追。岂悟群玉峰,携手如素期。

感怆从中来,当欢反成悲。求友聆嘉音,喟然见新诗。

废学老将落,积忧志益衰。俛仰诸公间,嘿嘿惭见嗤。

子我平生交,夙昔聆箴规。相爱当见勖,勿同众人为。

爱花岁岁看花早,今年花较去年老。生怕近帘钩。

红颜人白头。

那禁风似箭。更打残花片。莫便踏花归。留他缓缓飞。

圆荷贴水翠钱稀,风掠馀花片片飞。细雨有情容易歇,青春无系等閒归。

楼头晚鼓牵声远,海上云山乱点微。坐喜民田见丰兆,幅巾谈笑对残晖。

春几许。红透数枝花雨。管领风光谁是主。酒边人楚楚。好与写将乐府。积与画教眉妩。醉后不知庭院午。隔帘双燕语。

芙蓉湖上月光浮,独坐凭栏万象收。茶灶笔床三尺席,白蘋红蓼一滩秋。

风流已散春申履,潮信还催范蠡舟。何似阮湘投佩客,每拈芳草忆灵修。

群峰何苍然,回抱得幽旷。偶寻昔人居,遂历青霞嶂。

低连水竹交,高出雨云上。瑰奇本天设,终亦由规创。

梯危与凿险,嵷嵷各异状。子孙久漂散,兵火成彫丧。

回风吹禾黍,烟草亦漾漾。我行问其故,指点迷所向。

呜呼前代秀,诗名宗哲匠。仓皇嘉熙末,戎马日方张。

拂石事冥栖,空馀白云唱。百年总飘忽,过者一惆怅。

长啸豁清秋,吾将骋遐望。

昆吾纤刃刻芳菲,玉女新抛织锦机。无质易随清露滴,有情应化素云飞。

青腰霜下蟾房冷,皓首天边鸟使稀。最忆齐州旧游处,日斜双桨折花归。

快泻鹅黄若下春,要将香色斗清珍。
蜡丸暗拆东君信,栀貌宁欺我辈人。
光价未输何逊早,诗篇重见豫章新。
浑金璞玉争多少,要与江梅作近亲。
江云未散东风暖,溟蒙正在高楼见。细柳缘堤少过人,
平芜隔水时飞燕。我有近诗谁与和,忆君狂醉愁难破。
昨夜南窗不得眠,闲阶点滴回灯坐。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
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客程当落日,重经古陵傍。陵柏摧为薪,百里爨室香。

石人枕石马,鱼镫闇失光。熊罴既不守,穴狐起相商。

自昔帝王终失势,土花滴尽行人泪。猎人获得大鹿归,角下小牌隐有字。

摩挲知写放鹿年,谁识汉陵当日事。

昔看明月不如郎,同照菱花伴晓妆。
别后郎情宁似月,瑶阶随影度孤房。
赋资在山林,适趣非任放。
乾坤入我牖,得此一昭旷。
雨露日以深,禾黍日以长。
妻儿喜相谓,一饱知可望。
饭蔬适我愿,此意应勿爽。
何人四座环歌扇。平生有限何曾见。今日忽遭逢,流霞映脸红。
此恨凭谁语,梦逐巫山去。对景苦奔波,其如愁思何。

去国期星岁,无家阻万金。江山沈苦思,花月动哀吟。

变故空长策,蹉跎惜此心。遥怜灯火罢,儿女夜愁深。

老来好古尚关心,寺里荒题几度寻。
山鹊报晴荒画阁,水鸡嫌雨上高林,
麦残余冷收春候,楝落轻风滞晚阴。
无限幽怀难肯写,一凭阑罢一间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