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这首诗是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都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是因为他运用的数字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置,则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让人没有察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这首宦游思乡的作品,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在黄州城楼上思念远方家乡时所作。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齐安”是黄州的郡名。杜牧于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初出守黄州。
官柳野梅西郭路,昆桥直接丰桥。相思百里不辞遥。
春山同载酒,月地共联鏕。
南去北来人自老,怜予心旆摇摇。短亭暂别亦魂销。
生烟寒漠漠,飞霭晚潇潇。
石瘦盆池清,竹冷秋窗茜。只数本蓼花,亦复添幽艳。
贤朋三五人,肝胆皆如面。宝月舍琉璃,无心不可见。
摩砻若许年,宦网增尘罥。学道不出缠,如以䞓加茜。
辟诸生矿金,渣汁少陶鍊。毛孔薰旃檀,庞公以为鉴。
昔君困齑盐,蓬首窗下读。秋萤屡乾死,明月以为烛。
麻衣肘欲穿,才换一袍绿。岂知冷淡债,十载偿未足。
书斋开冰厅,败壁数椽屋。横经缀鹄鹭,未省进凫鹜。
穷通更事耳,裘扇有反覆。直今张罗地,便恐车击毂。
先生粲可流,示现著冠服。从渠势炙手,了不见凉燠。
小诗应大笑,笑我未忘俗。
离筵酒尽暮烟微,儿子牵衣泣草扉。万里风尘诸弟散,十年江海故人稀。
少陵苦恨无家别,季子羞誇衣锦归。谩忆山窗啸吟处,缃帘花影叠朝晖。
闻道君王自早参,每虚前席问江南。何人医手如秦缓,有客能棋似李憨。
一心斋古高云多,潇洒衣冠在耆耋。许身孝义衣月悬,传家节操圭璋洁。
三槐荫郁敷广堂,裁培雨露瓜初瓞。槐生直干当清霄,槐有深根下盘结。
如旦如曾自本源,生封死谥推前烈。秋风瑟瑟吹白杨,秋草芊芊带孤碣。
鹤驭飘飖去不还,杜鹃啼尽寒江雪。
老作喌鸡翁。晦雨霾风。穷愁志就话笼东。任遣尸居还口数,窠下儿童。
虫蚁遍区中。啄啄何功。越家伏卵鲁家雄。赖有此君相慰藉,筛影玲珑。
五易星霜,两迁村塾,思君几许魂消。看燕来雁去,梦断音遥。
兵戈路绝空相念,惟虚却、月夕花朝。还家一载,城隅轻隔,似阻江潮。
感伊投我琼瑶。羡珠光溜彩,玉韵含韶。恨未能携手,愁寄纤毫。
君家梅竹犹堪赏,待相逢、斗酒重浇。春光未老,花香正美,离思空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