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
旧闻南华仙,作吏漆园里。应悟见割忧,嗒然空隐几。
奠酒君不知,读诗君不闻。安得广漠风,吹醒天南魂。
丛云莽无极,中有芙蓉村。芙蓉醒飘落,老干千年存。
老干瘦如铁,下为君葬坟。罔两自惭丑,未敢窥黄昏。
黄昏凄凄云,君吟哀如猿。寻君我以梦,通我君以神。
誓为对垒交,面目何陈新?当嘘万物枯,在在生阳春。
此意与君私,匪君吾谁论?
布衣忧社稷,此义古亦然。桓桓高平志,致主二帝前。
时屯道难合,谤息名愈全。继明有良胤,千载陋韦贤。
吾闻三十六峰青嶙峋,仙翁价重连城珍。金堂石室不可到,紫芝瑶草长清新。
自笑青春堂灵秘,望断蓬莱五云气。不是丹丘紫凤凰,按图空想千年瑞。
使君看山双眼青,题诗曾寄山之灵。吹笙每招王子晋,采药或遇安期生。
锦袍旧是龙门客,不怕山灵夜呵责。有时笑接浮丘公,有时吹笙坐盘石。
醉骑黄鹄登天门,濯足银河清绝群。鸿龙玉狗森左右,大叫阊阖排青云。
紫皇授以瑶台月,照见迎风玉壶雪。鹤梦寥寥蕙帐空,幡然又与烟霞别。
黄河一千年一清,六龙在天当圣明。河阳种得花满树,谁能解此春风情。
明当高附垂云翼,直上榑桑望朝日。肯信东方有小儿,三偷阿母蟠桃实。
幽人澹无营,拥书坐茅屋。长日不停吟,短夕犹勤读。
一镫耿虚幌,载籍恣游目。未惜蜡成灰,从教烟似纛。
移时微凉生,稍觉夜气扑。流萤入户飞,栖鸟依枝宿。
动定虽异情,游止惬所欲。何来拂镫蛾,捐躯赴炎燠。
岂欲资气焰,蹈火恐不速。吟君《感物》诗,令我三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