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开头,不写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却从赞美对方的风度和才华起笔。曹丕《与吴质书》说:“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又,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也有:“书记既翩翩,赋歌能妙绝。”诗的第一句即化用这些意思来形容苏绾其人——潇洒自得,文采出众。文士相交,惺惺相惜,相互间自必有许多值得倾慕和书写之处,但诗中只突出“书记翩翩”这一点,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因为苏绾此时正要去北疆担任节度使府的掌书记。友人是入军府任职,因此也可称为从戎。诗的第二句并不承上而作平叙,而是出人意料地设问。这一问乍看很突然,而且没有回答,似乎不着边际。其实这里诗人故意使用了先答后问的曲笔,答案其实就是头一句。正因为苏绾书记翩翩,才被元帅聘为书记。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而诗人对友人的的倾慕与留恋就蕴含其间,不言而喻了。诗的第三、四句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希望友人在边庭不要逗留太久,而要早作归计。但诗人不从行者方面着笔,而反从居者方面着笔;并非从正面写离情,而是从对面来映衬,同时在从居者着笔时又不直接从诗人自己着笔,而是从友人最亲近的人——他的妻子那一方着笔。这是一联自然流动的对仗,它以燕支山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以红粉楼代指友人妻子,从设想红粉佳人计日而待丈夫的归期,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这就是不落俗套,不露痕迹,将前人反复吟咏过的离情别绪刻画得十分生动而细腻,表现出诗人高妙的抒情技巧。
清人袁枚《续诗品·取经》要求作诗“揉直使曲,叠单使复”,以避免使读者“一览而竟,倦心齐生”。此诗之贵即在于“曲”,不过短短四句,却意婉而情深,富有含蓄之美。诗的主旨是送别,在古典诗歌中是一种平常的的题材,若泛泛设辞,平平而起,直率地抒写送行时的留恋和盼望之情,会显得毫无韵致,令人倦厌。诗人不愧写情高手,他刻意求新,以复笔与巧笔绘出优美深远的抒情境界。
打破剑门关,未死先辞世。书偈自涂糊,白把骊珠碎。
口款细供通,自首原其罪。木人歌舞石人悲。声遏行云,雁序分,影落千峰外。
美人读易见三圣,恍惚不堕老与关。菰蒲中士有如此,使我日日望龙山。
结束翩翩,北去天雄,黄衫紫缰。有万层铁骑,军悬重镇,五更钿雁,巷列名倡。
魏滑分河,关山独夜,感慨黎阳旧日仓。横戈地,怕惊沙飒沓,乱水砰硠。
昨朝并辔回翔。恰路出夷门认大梁。记分题古驿,凭燕吊魏,同敲石火,啸雨啼霜。
君又翻飞,余其寥落,试听悲笳咽女墙。前游在,莫孤擎浊酒,重宿平阳。
冠盖雍容总卧龙,清时吏隐大江东。黄花初过重阳节,白发来邀栗里翁。
岂有声名惊四海,解忘形迹荷诸公。浮尘不到清樽畔,举扇无劳障北风。
物化莽茫茫,草木胡旦夕。不为太华擎露盘,乃在荒岩卧烟砾。
神明浴水蛟为龙,斧凿撼山玉成石。春心乍失仙葩青,秋声遥望丛兰碧。
翻云覆雨日悠悠,百年我亦悲行客。
忆昔初入都,有客衣冠随。吾师为我言,汝当师视之。
暇日通一刺,饫我言如饴。不怨别君速,徒嗟识君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