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耳

先秦·佚名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采那繁盛的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唉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注释

采采:茂盛。一说谓采了又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盈:满。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怀:怀想。
寘(zhì):同“置”,放,搁置。
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zhì):升;登。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wéi):山高不平。
我:想象丈夫的自称。
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
姑:姑且。酌:斟酒。
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sì 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永伤:长久思念。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
吁(xū):忧伤而叹。

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多多少少体现了与《卷耳》一脉相承的意味。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注疏》曰:“《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余冠英《诗经选》云:“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

  猜你喜欢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莫见九江平稳去,
还从三峡嶮巇来,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深沉不动浸昭回。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域中前辈尽颓颜,混迹刘伶尚闭关。孤艇著书江水上,百年阅世酒尊閒。

天边落木流杨子,秋尽寒云出蒋山。若忆团亭旧渔钓,挂帆明月共君还。

西林云昼静,覆院海榴花。坐映东窗下,疑窥邻女家。

枝枝摇绿水,片片落丹霞。错比珊瑚树,光辉逼日华。

杨子江深雪满舲,黄河冰侧挂帆青。六花又向淮楼见,那得蓑衣钓洞庭。

雨洗秋光滴夜凉,斗牛河汉绚文章。明时不宝埋光瑞,应有真贤为发祥。

文命力能平水土,阿衡功亦格皇天。
形容不上麒麟阁,当日君臣任自然。

虎踞山形路屈盘,烟云过尽到禅关。老僧得地真安稳,不向人间趁往还。

悯化真人,重阳师父,头头物物皆通。归期预指,语话似心风。果应南京行上,升霞后、教训臧公。岐阳镇,顶冠下界,为我再传功。华亭城西现,救予疾苦,气布身中。在文登云上,显出慈容。县宰尼庞虎见,经顷刻、复返天宫。真实事,古今希罕,自是足人崇。

江山接境相望近,风雨一春音问疏。安得从公苕霅上,幅巾一叶卧看书。

上天信崇高,临下明以赫。
元季政昏乱,帝用厌夷狄。
眷求令德宗,视乃善庆积。
沛然启其祥,疆宇俾开辟。
恭惟我仁祖,躬备大圣德。
天性禀纯粹,温恭而允塞。
笃志在仁义,兼亦贵稼穑。
宝玉之所藏,山川被光泽。
维时属遘屯,畎亩之自适。
进退与道俱,玉德怀贞白。
皇天鉴昭晰,宝命所繇锡。
笃生太祖圣,配天立人极。
海内如鼎沸,土壤分割折。
苍生靡怙恃,俯伏毙毒螫。
仗剑起濠梁,奉天拯焚溺。
再驾定东南,一举下西北。
旷哉六合内,腥秽悉荡涤。
三光复宣朗,五典重修饬。
远齐尧舜功,近过汤武绩。
遂令普天下,休养乐生息。
太宗削奸回,维统奠宗祐。
圣文既炳焕,神武尤赫奕。
贤才尽登用,秉德各修职。
庶邦承覆载,贡献来九译。
昭考抚盈成,至仁弘隐恻。
民安视如伤,恭己临万国。
继志与述事,夙夜怀兢惕。
皇风益清穆,皇道弥正直。
正本所自隆,仁祖实启迪。
祥源深且广,天派肆洋溢。
圣神绍传序,茂衍万世历。
造商本玄王,兴周美后稷。
兹予嗣鸿业,时几谨申饬。
四圣赫在天,悠久贻法式。
保佑赖深眷,负荷愧余力。
稽首陈咏歌,庶用示无?攵。
绮筵乘暇景,琼醑对年华。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
蘋早犹藏叶,梅残正落花。蔼蔼林亭晚,馀兴促流霞。

木绵花谢豆荚肥,秋风催换白纻衣。东家女儿浣纱去,西家年少负薪归。

令龟告明兆,撒奠在方昏。戒徒赴幽穸,祖驾出高门。

行行去城邑,遥遥首丘园。息镳竟平?,税驾列岩根。

欸乃一声幽,两岸浮众绿。风来水面馨,诗怀不自束。

枕上五更风劲。雪上归鸿爪印。寒原衰草日如霜,不信花朝近。

才下马嵬坡,又过扶风镇。笋舆都道昨朝轻,辇了新愁恨。

莫向高楼望,东风去不归。小雨又丝丝。怎禁魂断也,上灯时。

避地言归最有情,束装竟日即成行。全家眷口均无恙,莫叹奚囊冉冉轻。

驾灵鼍,驾灵鼍,几年翠舞与珠歌。看到日斜犹未足,涌金门外涌金波。

大道本无言,多言数穷者。愚哉公孙龙,白马谓非马。

非马亦非非,谁真复谁假。始知五千言,悟后俱应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