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蘩

先秦·佚名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
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注释

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蘩(fán):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沼:沼泽。沚(zhǐ):《说文》:“小渚曰沚。”这里用为水中的小块陆地之意。
事:此指祭祀。
涧:山夹水也。山间流水的小沟。
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被(bì):同“髲”。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尚书·尧典》:“施加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僮(tóng)僮: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说文》:“僮,未冠也。”
夙:早。公:公庙。
祁(qí)祁: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归:归寝。

赏析

  此诗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历来有很多说法。《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为“家人”,这是对毛序的一大修正。不过以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还是“诸侯夫人”,于诗意未免仍有隔膜。

  诚然,古代贵族夫人也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劳作。《周礼·春官宗伯》称:“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贾公彦疏谓“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而此诗中的主人公,既称“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为“公侯之宫”,则其口吻显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宫”之类无疑。因此,把这首诗定为是一首反映宫女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更为合理。

  诗之开篇,出现的正是这样一些忙于“采蘩”的女宫人。她们往来于池沼、山涧之间,采够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宫”。诗中采用的是短促的问答之语:“哪里采的白蒿?”“水洲中、池塘边。”“采来作什么?”“公侯之家祭祀用”答问之简洁,显出采蘩之女劳作之繁忙,似乎只在往来的路途中,对询问者的匆匆一语之答。答过前一问,女宫人的身影早已过去;再追上后一问,那“公侯之事”的应答已传自远处。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复叠,便愈加显得忙碌无暇,简直可以从中读出穿梭而过的女宫人的匆匆身影,读出那从池沼、山涧飘来,又急促飘往“公侯之宫”的匆匆步履。

  第三章是一个跳跃,从繁忙的野外采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庙供祭。据上引《周礼》“世妇”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宫人便得夜夜“宿”于宫中,以从事洗涤祭器、蒸煮“粢盛”等杂务。由于干的是供祭事务,还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洁黑亮的发饰。这样一种“夙夜在公”的劳作,把女宫人折腾得不成样子。诗中妙在不作铺陈,只从她们发饰“僮僮”(光洁)向“祁祁”(松散)的变化上着墨,便入木三分地画下了女宫人劳累操作而无暇自顾的情状。那曳着松散的发辫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宫人,此刻带几分庆幸、几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细辨——“薄言还归”的结句,已化作长长的喟叹之声,对此作了无言的回答。

  如此看来,以《采蘩》为诸侯夫人自咏,固属附会;而认其为“家人”赞美夫人之作,亦属穿凿。穿行于诗中的,其实是夙夜劳瘁的女宫人而已:短促的同答,透露着她们为贵族祭祀采蘩的苦辛;发饰的变化,记录着她们“夙夜在公”的悲凉。古代的祭祀排场,原本就为鬼神“降福”贵族而设,卑贱的下人除了付出劳辛,没有幸福可言。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首为封建王公贵族服劳役的山歌,是奴仆们在服劳役休息时闲唱的。山歌中第一、二段是互相问答,问答内容为采蘩的地点和目的。第三段则是奴仆们不满的牢骚怨言,因为王公贵族的祭祀,连小小的僮仆也要服劳役,更不要说是成年男女了。歌中所表现出的不满和无奈,在最后一句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夙夜在公侯家,昼夜服役,连想回家的话都不敢说,表现出封建王公贵族的残酷。为封建王公贵族服劳役,这本是召南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但是,在以往的服劳役中,没有哪一次像这次一样劳累,所以这次的服劳役便以山歌的形式留传下来了。

  此诗为三章叠咏,而其主要特色在于前两章以一问一答出之。末章写采蘩者的仪容,用“僮僮”、“祁祁”,言语虽简,而人物之仪态神情可现。而一问一答的形式,明显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响。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古代学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祭祀而作,一说为养蚕而作。现代学者多以为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宫女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

  猜你喜欢

投壶懒欲趁嬉游,闲理瑶筝不举头。侧调旋从纤指出,谁人能会意中愁。

瓠巴骑鲸上天去,伯牙成连亦千古。
浅世断无钟子期,弦中妙意为谁举。
春风春雨满潇湘,人在蓬窗闭竹房。
竹里鹃啼喉舌冷,花间莺宿梦魂香。
客从漓沅下衡岳,满怀诗愁无处着。
请君拂去水晶尘,瀹茗一了抚然作。
道人问予若为情,伊弦凄兮余莫听。
一春十病九困酒,三月都无二日晴。
俛首沉吟声一曲,吟扭一罢撚拨续。
初如雪泉嗽鸣玉,已转忽如雨簌簌。
於中亦有蟏蛸鸣,倏忽变作冷猿声。
始疑荆轲渡易水,乃是湘妃夜涕零。
昔从抚断南风了,羑里幽人始能晓。
可叹坛中苦杏花,山高水寒即声杳。
道人此意非人间,笑咏洞章锵佩环。
能令风舞下丹汉,云里大地垂头看。
世间鸡虫互得失,只好牧羊坐花石。
何为儿女谩昵昵,候虫时鸣徒戚戚。
输君朝朝在翠微,鹤已睡去人不知。
笑思古今一俯仰,弹到千山月落时。
君知否,梧桐枝上双燕语,
尽将万事等风絮。琴中日月何翛闲,
肯使事逐孤鸿度。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

一日不得见,愁肠坐氛氲。如何远相失,各作万里云。

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

入国洋洋颂借留,二年高廪真时收。
可能万物尽吐气,邦伯人人元道州。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百年天地真如寄,达士千秋名自异。与时用舍有机衡,过眼浮云等游戏。

黄公岳岳立先朝,直道不逢真宰忌。玉殿传胪简在心,词场掉鞅如丝辔。

六卿掌礼协神人,九重入告回天地。和羹鼎鼐到何难,脱屐山林归若弃。

祖道争看少傅疏,徵书屡召山人泌。退身所幸属时平,遗荣岂必须年至。

家似金张七叶貂,姓同黄绮商山四。绘工初写颊边毛,诗笔自抽囊底智。

仙姿道骨落丹青,铁画银钩传指臂。先正风流渺莫攀,后生愿睹何由觊。

文孙相遇五羊城,开函使我生遐思。章服如瞻汉代仪,纪年尚识神皇字。

满前光霁蔼可亲,纸上须眉殁犹视。别写持竿著鹿冠,想见当年好幽致。

尹生公后百馀年,不偶于时甘弃置。江海难消涕泪痕,斗牛自掩干将气。

皓首无从博酒温,终身已分餐菱芰。不敢披公第一图,愿与别图居第二。

喜君饮酒量不悭,百壶五斗曾无艰。鬓毛苦短日月老,人生自忙天地閒。

红花的皪雨脚后,白鸥浩荡江光间。明朝又拟常熟去,典尽春衫方始还。

卿到朝廷说老翁,秋来相顾尚飘蓬。钓竿欲拂珊瑚树,未掣鲸鱼碧海中。

帘卷黄昏月似眉,瘦梅淡月两相宜。
樽前况有人如玉,鬓畔疑横竹外枝。

玉湖清冰清彻底,铜盘甘露甘如醴。一洗胸中万斛尘,挥毫濯以蔷薇水。

坐中宾客且勿喧,听我长歌清致之高轩。闻道幽居最清绝,人物似是瀛洲仙。

五峰佳气郁不散,仰见华盖当中天。朝朝拄笏延爽气,空翠飞落轩楹前。

自从负笈登太学,借问不归今几年。山猿野鹤岂无梦,绿萝夜月秋娟娟。

万先生,何磊落,在山泉清出山浊。手把芙蓉朝紫皇,下上青云骑一鹤。

会当四海澄其源,白日洗天风雨作。

我皇承下武,革命在君临。应图当舜玉,嗣德受尧琴。

沈首多推运,阳城有让心。就日先知受,观渊早见深。

玄精实委御,苍正乃皆平。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

玉帛咸观礼,华戎各在庭。凤响中夷则,天文正玉衡。

皇基自天保,万物乃由庚。

僧房曾见写骐驎,人已云亡纸墨新。寂漠九原无吊处,至今犹羡执鞭人。

嘉客会初筵,宜时魄再圆。众皆含笑戏,谁不点颐怜。
绣被花堪摘,罗绷色欲妍。将雏有旧曲,还入武城弦。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鸟企蛇盘地半天,下窥千仞到浮烟。
因高回望沾恩处,认得梁州落日边。

老了英雄费了吟,鹿儿化马不消寻。死生寿夭苍生命,治乱存亡上帝心。

嶓冢西来山叠叠,焦金东望海深深。眼前参透坎中画,始识恒河只寸涔。

风回静品露含姿,捧出金珰供佛时。
记得去年开并蒂,内家争唱合欢词。

招牌名一鉴,数学得来真。以子胸中易,照他天下人。

穷通窥见影,贤佞写成神。莫但为人监,回光监子身。

出郭无多远,登山有许高。
旧游曾到处,此地足称豪。
日月真双毂,关河等一毫。
松篁知我意,帮与北风鏖。
携书兼带剑,未必事班超。
暂向天涯去,休辞故国遥。
蛇珠生暗陇,蜃气积寒潮。
别后知相忆,琴窗谩寂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