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译文二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注释

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有忡:忡忡。
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注释二

镗:鼓声。其镗,即“镗镗”。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国:指都城。漕:卫国的城市。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于以:在哪里。
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成说(yuè):约定、成议、盟约。
于嗟:叹词。
活:借为“佸”,相会。
洵:久远。
信:守信,守约。

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猜你喜欢
花下春藏五马,松间风落双凫。兵厨玉帐卷酃湖。人醉碧云欲暮。
归去聊登文石,翱翔便是天衢。雅歌谁解继投壶。桃李无言满路。
玉棺来九天,凫舄掩穷泉。芜没池塘屿,凄凉翰墨筵。
短期存大梦,旧好委浮烟。我有幽兰曲,因君遂绝弦。
向来小筑久锄荒,更觉闲中日月长。
山脚孤烟迷市井,冈头斜照下牛羊。
乘槎未喜闲侵汉,骑鹤何求再上扬。
简寂新诗清有素,雨随击节助浪浪。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紫陌春情。慢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燕、说破春情。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赠与春侬,递将春你,是侬是你春灵。

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甚春魔,做一春春病,春误双卿。

一杯婪尾香边酒。花事无何有。今年忘了送春词。

春短春长难道没人知。

夕阳依旧销魂色,红对池塘碧。绿阴移上小阑干。

不是伤心不会捲帘看。

莲为君子花,竹有君子操。
深衣古君子,清以仙自号。
徘徊莲竹间,似觉皆所好。
水边立良久,林外复高蹈。
翩然侧翅舞,意喜佳客到。
客家江南村,幽处着吟帽。
有莲环钓石,有竹近茶灶。
胎仙夜生子,并入平安报。
朅来踏京尘,久矣不闻耗。
今晨三君子,一见慰怀抱。
主人勿却客,借此日笑傲。

何许书来识姓名,游心楼上白沙城。平生自信陈夫子,此日真逢尹彦明。

病眼一灯三鼓坐,斯文四海几人情。与君多少难言话,一夜千茎白发生。

检得残笺两幅余,为将医药饷离居。自言臂颤难成字,特为关心力疾书。

一自开残上苑花,十年春色老京华。临风滴尽伤心泪,悔杀从前愿有家。

九月九如三月三,五湖山水尽清酣。西瞻林屋三天近,南上风帆一日贪。

潮蹴滟堆青不动,雨悬花洞气长谽。月中箫鼓神君殿,云下龙鸾帝子骖。

猛虎护林依董奉,毒蛇避井施苏耽。胭脂塘暗清尘起,缥缈峰高碧落参。

落日大堤花杲杲,西风茂苑草毵毵。越人仕倦秋思枣,吴女情多夜擘柑。

自是王仁僧好伴,为予善唱《望江南》。

嵚崎鸟磴次峰高,拨雾登临兴亦豪。东望扶桑舒两袖,捧将华日浴波涛。

通川得通儒,善类蒙善教。
如此老成人,真足重学校。
我昔客朱方,曾窥管中豹。
言容既笃厚,文字入玄奥。
交游二十年,夷险同一操。
閒居虎林麓,倚窗聊寄傲。
忽承北斗敕,勇鼓来淮櫂。
华发映青袍,轻帆惬黄帽。
天晴宜征途,芹藻春色到。
臯比坐可暖,三载勤训导。
惜哉龟手药,至老方取效。
载酒游五山,何由共吟啸。

柴门无径小桥低,绿树阴阴雨后齐。却笑白云闲不得,也随流水过溪西。

无数舟航共晚晴,大星先见月初生。背人白鸟双飞去,隔水幽花一树明。

节去蜂愁蝶不知,冷香消尽晚风吹。
碎金狼藉不堪摘。空作主人惆怅诗。
河北中秋尽,江南九月归。
草深藏虎穴,潮满上鱼矶。
田舍舂新稻,山妻补旧衣。
到家贫自得,莫怪与君违。
和平心事春三月,淡泊生涯水一杯。
老矣只余归梦在,世间万事付心灰。

迢递行踪逐断蓬,与君沟水各西东。梦遥衡岳啼猿外,书到山城细雨中。

别后又看春草碧,宵来喜见烛花红。江淮湿雾连朝暮,苦忆蛮天滞郝隆。

故乡归作雪中游,万里凝华漾素秋。色借旌幢兵气合,光连营垒阵云收。

成功岂必调商鼎,料敌何如下蔡州。旧日草堂无恙否,门前时见拥鸣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