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匪:非。
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木李:果名,即榠樝,又名木梨。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因此诗主旨说法多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创作背景

  关于《卫风·木瓜》这首先秦古诗的背景,古往今来的解析多有分歧。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主要有七种说法。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作者当是一位青年男子。

  猜你喜欢
结算平生,风流债负,请一笔句。盖攻性之兵,花围锦阵,毒身之鸩,笑齿歌喉。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迷因底,叹晴干不去,待雨淋头。
休休。著甚来由。硬铁汉从来气食牛。但只有千篇,好诗好曲,都无半点,闲闷闲愁。自古娇波,溺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边头射雕将,走马出中军。远见平原上,翻身向暮云。
芳岁归人嗟转蓬,含情回首灞陵东。蛾眉不入秦台镜,
鹢羽还惊宋国风。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
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小驿隳颓不见容,著鞭东走梵王宫。
怪禽落日休相恐,五里松篁一径通。
梁宋人稀鸟自啼,登舻一望倍含凄。白骨半随河水去,
黄云犹傍郡城低。平陂战地花空落,旧苑春田草未齐。
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
别院春深,华堂昼永,嘉宴初启。翠玉樽罍,红牙丝管,睡鸭沈烟里。弄晴云态,行空絮红,漠漠似飞如坠。最多情,紫绵团就,错落乱星流地。
史君自有,元龙豪气,唤客且休辞醉。蝶困蜂酣,燕娇莺姹,欢意浓如此。侃其笑语,止乎礼义,衣佩细纫兰芷。遥归去,残更欲尽,晓鸦又起。
醉泛吴松,小舟谁怕东风大。旧时经过。曾向垂虹卧。
月淡霜天,今夜空清坐。还知么。满斟高和。只有君知我。

帝德如天覆万邦,定期归棹到龙江。奇才不换金城百,宠命当簪白笔双。

喜极欲持如意舞,醉来应使软舆扛。此情纵切何由遂,吟对西南月满窗。

王佐雄才久已闻,丛祠今见锦江濆。莓苔岁久漫碑刻,风叶秋高打庙门。

每有孤忠兴汉室,可无长策定中原。江山离合宁非数,成败难将往事论。

一书吾友自天涯,历历诸公尽可誇。梦里烟霞真肺腑,尘中颜面各京华。

杯深旅馆相留月,雨送孤舟别后花。万里衡阳何处是,欲将离思过长沙。

吾家五世十三人,况撷舟枝撼月轮。
庆历贤科开后裔,隆兴儒业继前尘。
泥金帖报家庭喜,烧尾筵张帝里春。
从此传蔗应未艾,桂香应已袭天伦。
卜宅溪南远市喧,一经教子守田园。
邵平未老瓜先熟,靖节能閒菊自存。
无白丁来多酿酒,放青山入别开门。
朝衣曾侍天香满,得似荷衣带露痕。

静华墨君天下奇,陵川仙人为赋之。遗山野史誇慧女,万古春风蝴蝶词。

岂知此巧复绝代,夜月静拂天孙丝。梦云丝雨有形外,郢斤庖刃无心时。

蔡公凛凛袖鄂姿,诸郎画戟清香诗。香奁秀发亦馀事,诗人饥眼省见稀。

敲门青灯烂红碧,布衾惊走恶睡儿。破屋犹疑翠鲸怒,短褐谁怜紫凤移。

东家健妇把锄犁,西家处女负薪归。哀哀正念诛求苦,对此无言空泪垂。

柳洲寺下丝竹繁,苏小墓边风日暄。天开十里水如镜,雨过六桥花欲言。

画船夜听孤山鹤,铁苗晓惊天竺猿。归来相迟桃源上,为唱《竹枝》倾绿樽。

往年饮马滦河秋,滦水斜抱石城流。青城丈人来水上,揭谢苏王皆与游。

顾予滥倚桥门人,日斜去坐鳌峰石。夜凉共饮明月尊,醉眠更听高楼笛。

滦河九曲流溅溅,自我不见今三年。苏郎又扈属车去,伫望弗及心茫然。

龙门峡中云气湿,山雨定洒高丽笠。别意遥怜柳色深,归心莫为鹃声急。

不才未许收词垣,赋成何日奏《甘泉》。人言凡骨难变化,为我致意青城仙。

城东鉴湖道,水光翻夕鸥。云破青靃靡,稽峰芝掌浮。

悠然动予瞩,玉女开明眸。固知穴可探,却恐书难求。

蒲莲浩如海,微风挟轻舟。前山与后岭,导从森幢旒。

谁张北斗旗,渐进东瀛洲。桂枝傥堪折,衰白愧重游。

胜地风烟外,遥山紫翠分。
花飘万壑雨,帘卷半溪云。
鹤语林间听,樵歌谷口闻。
不妨招郑老,对酒夜论文。
便是犹陪句,如何已涉言。
须知言句外,声色不相干。

蜀道崚嶒险,苍茫半碧天。猿声长不断,雁字杳难传。

百丈牵舆上,千盘绝壁悬。黄昏投宿处,孤枕伴啼鹃。

无诸台下叶初黄,客里相逢值早霜。秋馆醉看相菊满,禅房坐识雨花香。

别来塞雁江云隔,梦去青山海路长。白发广文凭问讯,门前还有几升堂。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