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年将盈六帙,礼尚记三加。北阙昔分竹,东陵今种瓜。
閒吟聊复尔,烂醉岂知他。海内能诗者,时来问我家。
隋僧变灭等浮云,七十三行墨尚新。阁本重翻铁门字,圣恩均到石渠人。
物物包含太极微,存诚致敬便知机。无声无臭无踪迹,体物昭然理莫违。
璧月俨中悬,村空听悄然。借床依树阁,辍棹上滩船。
物外我怀趣,区中公了缘。异时殊出处,安否要诗传。
春风吹人上妆楼,楼头画眉望池州。平生倚君似山海,十年不见胡不愁。
东家买红聘小女,西家迎鸾夜击鼓。眼看拾翠同年人,今又堂堂作人母。
良人良人固家贫,妾身待君亦苦辛。只愁明镜生白发,有钱难买而今春。
此心悬知燕堪托,裁书系渠左边脚。愿将妾言入其幕,缬纹资装亦不恶。
前年河北有书至,知君共作邺中客。风尘暗天道路长,寄书何由到君侧。
今年予季初射策,春风共上长安陌。君时亦来甫下车,抱袂渐得亲颜色。
燕台三月风景殊,白日不见黄尘趋。杜门客馆不复出,踪迹往往嫌多疏。
尔来天气复清霁,访君一为倾欢娱。郎官大令今二苏,谈诗不见心踟躇。
街头泥滑春雨初,观棋邀我高君庐。天门蕊榜照九衢,南宫姓字君则无。
晋州齐州千里俱,分飞急又唱骊驹。君言航海欲归省,我闻此语生嗟吁。
我家闽宰故丈夫,荒祠落日空啼鸟。归骨未得返故都,眼穿不见螺江书。
即今沦落昔不知,艰难万事谁能图。感君意气真吾徒,为君长语留斯须。
海水东流南北区,嗟君此去天一隅。明朝分手九河道,他日相思万里馀。